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周日,学校组织八年级全体同学去南郊风景区春游,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八年级(3)班的张恬恬同学回到家后觉得口很渴,倒水时发现热水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她就拿出水壶,倒入小半壶自来水,放到煤气灶上用大火加热.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张恬恬关掉煤气灶后取下水壶,水逐渐停止沸腾.当她向水瓶中灌水时,壶口处的水忽然又“沸腾”了,水花四溅,差点儿溅到自己身上.张恬恬吓了一跳,立刻将水壶放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水壶向水瓶中灌水,这次没有出现刚才的“沸腾”现象.张恬恬同学觉得很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在学校教物理的爸爸.爸爸听了以后,笑着对恬恬说,你已经开始学物理了,最好自己来探究这个问题.在爸爸的指导下张恬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如表.
表一
水壶中的水量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灌水时水会突然沸腾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表二
水壶中的水量用小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发现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发生突然沸腾的现象,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会出现:①水量比较少(半壶水);②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张恬恬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液体沸腾的条件,终于得到了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通过这次活动,张恬恬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实验,不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1)“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其中的“白气”是小水珠;
“白气”的形成先后经过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2)液体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3)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是什么?由于用大火加热且水不满,所以壶的上半部分温度较高,超过了水的沸点.将水灌入水瓶时,水流经壶的温度较高的上半部分,水会再次吸热重新沸腾.

分析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收热量,沸腾时温度不再变化;
(3)根据沸腾的条件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水在加热时会发生汽化现象,由水变成水蒸气,水开后,水蒸气从壶口冒出,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即白气现象,所以白气”的形成先后经过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3)由于用大火加热且水不满,所以壶的上半部分温度较高,超过了水的沸点.将水灌入水瓶时,水流经壶的温度较高的上半部分,水会再次吸热重新沸腾.
故答案为:(1)小水珠;汽化;液化;(2)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3)由于用大火加热且水不满,所以壶的上半部分温度较高,超过了水的沸点.将水灌入水瓶时,水流经壶的温度较高的上半部分,水会再次吸热重新沸腾.

点评 本题结合烧水这个生活实例考查了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理解情况,会利用液体沸腾的条件分析水沸腾的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实践活动,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
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盒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测出闪电距我们的距离
D.把一个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所示,分别用图甲、乙两种形式滑轮组合,把重为500N的物体以0.6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起,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500N,图乙中人所做有用功的功率为3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鼓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并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蓓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丙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中,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熔化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98℃,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婷婷同学评估小蓓同学所画的图象图丙时指出:图象中的GH段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请你帮婷婷陈述其中的奥妙:水全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散发在空气中,而温度计在空气中,测量的不全是水蒸气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寒冷的冬天用潮湿的手摸放在户外 的金属管手会“粘”在上面,这是由于手上的水分遇冷后结成冰,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黑心秤“的说法传闻称许多菜市场的商家在电子秤下面放上衬垫物,这样电子秤显示的示数会大于商品的质量导致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短斤缺两,电子秤下放上衬垫物真会这样吗?
[实验与记录]
科学兴趣小组准备了电子秤、称量物(100克、300克、500克砝码各1个),泡沫板,毛毯、纸板,进行实验,结果记录如表1.
 衬垫材料
示数/克
称量物
 无泡沫板 毛毯 纸板 
 500克砝码 500 500 498 500
 300克砝码 300 300 299 300
 100克砝码 100 100 100 100
[分析与结论]
通过对表1实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在电子秤下面放上衬垫物,电子秤显示的示数不会大于商品的质量.
[问题与猜想]
用毛毯作为衬垫物时,电子秤显示的示数有偏差是什么因素引起的?科学兴趣小组通过思考和讨论后认为可能与毛毯太软引起电子秤倾斜有关为此,他们又制定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与记录]
把电子秤置于水平木板上,调零后放上砝码测量,改变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倾角a的大小,调零后继续实验,如图1,结果记录如表2.
    倾角
示数/克
称量物
 0°10° 15° 
 500克砝码 500 498 492 483
 300克砝码 300 299 295 290
 100克砝码 100 10098 97
由表中数据可知,科学兴趣小组成员不仅研究了电子秤示数变化与电子秤是否倾斜有关,还研究了电子秤示数与倾角大小的关系.
[分析与推理]
科学兴趣小组为寻找电子秤倾斜后示数减小的原因,查阅了电子秤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了解到电子秤示数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以上信息,解释电子秤示数随倾角增大而减小的原因:电子秤倾角变大,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变小,压力传感器电阻变大,电子秤示数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小华和小静在用单摆做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注意到小球往返摆动的时间很有规律,由此做出猜想: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小球质量m、摆长L和小球摆动的幅度S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她们做了以下实验探究:
(1)小球从A释放,在摆动过程中若小球从B摆动到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先用一小球,使其摆动,记下小球往返摆动20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t1;在用摆长相同,质量不同的另一小球,重复上述实验算出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t2.实验后小华经过仔细思考发现在两次实验过程中,还应使小球的摆动幅度相同,实验方案才是完善的.经分析数据,发现t1=t2,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质量无关.
(3)在实验过程中,每次都是通过测出小球往返20次所需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需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4)小球在摆动过程中,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最终停止在最低处,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物质序号体积(cm3质量(g)质量/体积(g/cm3
1591.80
210181.80
315271.80
4540.80
51080.80
615120.80
(1)在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在图线上标注出甲、乙的物质名称)
(2)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或图象,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3)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4)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理学中根据物质的这种性质,从而建立了密度的概念.
(5)本实验中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到更为普遍的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