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如图(a)所示,通过三个小孔看见蜡烛,看见的不是(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如图(b)所示是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孔应对着窗外,(选填“窗外”或“眼睛”),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活动中:
(1)小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他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c)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凸透镜的焦距f可能大于(可能大于/等于/一定小于)距离L,然后小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如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小于(大于/等于/小于)刚才测得的距离L;
(2)小华利用图(d)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实验时,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偏离中心位置,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下调整(上/下);
(3)实验过程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e)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蜡烛距离透镜12cm,则光屏距离透镜至少应大于12cm,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投影仪;
(4)活动将要结束时,好学的小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鹦鹉图片(如图f),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四个不同的像(如图g),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填图片序号)

分析 (一)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蜡烛经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针孔照相机本质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通过针孔成倒立的实像.
(二)(1)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从这两种可能进行分析.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使应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相反;
(3)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

解答 解:(一)通过三个小孔看见蜡烛,看见的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因为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如图(b)所示是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孔对着窗外,膜对着眼睛,相当于底片,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线到达焦点并且继续向前射出,这个非最小的光斑可能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如果光斑在焦点之前,焦距会大于L,如果光斑在焦点之后,焦距会小于L.

如果凸透镜远离白纸,此时光斑变大,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后,焦距小于L.
如果凸透镜远离白纸,此时光斑变小,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前,焦距大于L.
(2)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随着蜡烛的燃烧,火焰中心的高度降低,则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3)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像距大于2f,即光屏距离透镜至少应大于12cm,投影仪或幻灯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玩具鹦鹉紧靠凸透镜,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③,然后是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①,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④,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③②①④.
故答案为:(一)不是;窗外;眼睛;(二)(1)可能大于;小于;(2)主光轴;下;(3)12;投影仪;(4)③②①④.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用弹簧测力计称得一石块在空气中25N,①把它部分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20N,此时石块所受浮力为5N;②若全部浸入水面下10cm处,示数为15N,此时浮力为10N;③在全部浸入水面下50cm处,此时浮力将不变,比较①②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由②③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和浸没的深度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某小组设计了一组装置来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按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三张图所示的三次实验中,摆线的长L保持不变,小球A、B的质量mA<mB,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β.

(1)图甲中将摆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摆球向下摆动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大,重力势能逐渐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
(2)本实验中通过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大小反映小球撞击木块C前的动能大小.
(3)第一组实验:对比甲、乙图所示实验中可得出初步结论: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信息快递:质量不等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释放,摆到最低点时,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
(4)第二组实验:对比乙、丙图所示实验中可得出初步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5)本实验中用到了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这两个常用的物理实验思维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已知一薄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一物体AB沿垂直于主光轴00′放置于20cm处时(如图),在光屏上能得到高为h的倒立的清晰的实像.现沿主光轴方向移动物体AB和光屏的位置,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高为$\frac{h}{2}$的清晰的实像,求物体AB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
112.0024.00倒立,放大,实像
216.0016.00倒立,等大,实像
320.0013.33
430.0010.91倒立,缩小,实像
她在实验前的规范操作是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你根据上表信息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8cm;上表中空格处成像情况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不变的光斑.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上标有“12V 9W”字样,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1,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时,灯泡L正常发光,两电流表指针位置相同;当开关S1、S2断开,S3闭合时,改变滑片P的位置,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分别为R1和$\frac{1}{4}$R1,在这两种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相等.(灯泡电阻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求:
(1)电源电压;
(2)R2的阻值;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5×103V=5×106m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百多年前,用如图的实验第一个发现电与磁联系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奥特曼C.奥斯特D.法拉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只摆钟是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的,此原理是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