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庆元旦文艺会演”时,某中学物理组的王老师给大家表演了一个“不怕电”的节目。首先王老师将一标有“PZ220—100”的灯泡接到两导线头M、N之间,灯泡正常发光。随后将灯泡取下,王老师站到干燥的木凳上后,左、右手分别抓住M、N两导线头(如图)李老师用试电笔分别测试M、N及王老师的皮肤,发现试电笔的氖管都发光,而王老师却谈笑自如。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王老师有特异功能,确实不怕电
B. 王老师的双手戴着绝缘手套
C. 在人、灯替换之时,有人将零线断开了
D. 在人、灯替换之时,有人将火线断开了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6 V且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且I1∶I2=1∶3,则R1∶R2=______;若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 A,则通电1 min的时间内,R1消耗的电能是______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下列器材:蓄电池(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要利用这些器材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允许交叉).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读出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表示数,并记于表格中,由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结论: 。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电阻R/Ω | 30 | 25 | 20 | 15 | 10 | 5 |
电流I/A | 0.1 | 0.12 | 0.15 | 0.2 | 0.3 | 0.6 |
(4)上述实验中,小明将10的电阻换为5
的电阻,闭合开关后,应将滑片向 (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 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5)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哪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
A.50Ω 1.0A B.50Ω 0.5A
C.20Ω 1.0A D.20Ω 0.5A
(6)小明想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案可行吗请说出理由。答: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比较水和牛奶的比热容大小,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一定量的水和牛奶(水和牛奶的初温相同),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再对烧杯加热。如图所示。
(1)试管中水和牛奶的质量应该________。
(2)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3)写出一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所示的是为水位测量仪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
(1)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2)画出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光斑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____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说明水位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1)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蜡烛 A 和 B、刻 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有 1cm 厚的茶色玻璃板甲和 3cm 厚的透明玻璃板乙,实验选择____(选填“甲” 或“乙”)玻璃板;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 侧(选填“A”或“B”)观察蜡烛 A 的像,同时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___________;
(4)该实验应点燃___________(选填“A 蜡烛”、“B 蜡烛”或“AB 蜡烛”);
(5)如何探究 A 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写出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用到了等量替代法,是用____等量替代了____(两空选填“A 蜡 烛”、“B 蜡烛”、“A 蜡烛的像”或“B 蜡烛的像”);
(7)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