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它们都体现了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核中有质子和电子
D.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析 (1)分子可以再分;
(2)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
(3)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核中有原子核和电子;
(4)天体之间及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的作用力;守宙天体的运动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解答 解: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电荷,故B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核中有原子核和电子,故C错误;
D、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将宏观的宇宙及微观的原子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是因天体的运动及微观粒子的运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对比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托起2个鸡蛋的力约1NB.初中生投掷的实心球质量约10kg
C.一本物理书厚约10cmD.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下列正确的是(  )
A.甲杯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小B.两杯中鸡蛋受到的浮力相等
C.甲杯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大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三棱镜分解白光
B.
水中山的“倒影”
C.
手影
D.
笔在水面处“折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镊子
B.
            钳子
C.
         托盘天平
D.
            瓶起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实验推理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下列实例:①用磁感线描述磁场;②借助水压学习电压;③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④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中用吸引大头针的个数来衡量磁性的强弱.其中采用了“实验推理法”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阅读《从宏观到微观》回答问题题.
从宏观到微观
仰望星空,群星闪耀,宇宙到底有多大呢?目前人类利用哈勃望远镜所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达1026ly的宇宙深处.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由太阳与围绕它运行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组成.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科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已到达10-17m的微观领域,且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对他的学生说道:-你们看见远处那片树林了吗?由这里望去,它像一堵密不透风的绿墙.但走近一看,穿过它并不困难,它表面上是一堵坚硬的绿墙,其实是树干和枝叶编成的疏网…正像绿墙是由树干和枝叶组成似的,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19世纪90年代,汤姆孙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这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20世纪初,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之后,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自20世纪中叶起,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加速器,又发现了μ子,π介子、K介子、Λ超子、Σ超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这些粒子是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科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已到达10-17m的微观领域,且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对他的学生说道:-你们看见远处那片树林了吗?由这里望去,它像一堵密不透风的绿墙.但走近一看,穿过它并不困难,它表面上是一堵坚硬的绿墙,其实是树干和枝叶编成的疏网…正像绿墙是由树干和枝叶组成似的,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19世纪90年代,汤姆孙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这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20世纪初,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之后,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自20世纪中叶起,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加速器,又发现了μ子,π介子、K介子、Λ超子、Σ超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这些粒子是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止,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还有待于人们去揭开.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D.(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银河系、地球、原子、太阳系 B.太阳系、银河系、生物体、原子
C.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 D.银河系、地球、原子、原子核
(2)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如图中所示的三种模型中与核式结构模型最为相似的是C.(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3)上述文章中,德谟克利特给他的学生讲解时所说的话,体现了一种常用的物理学方法,以下研究过程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是C.(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B.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
C.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的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竖直向上射到桌面上方离桌面1米处水平旋转的平面镜O点上,当平面镜绕O点转动时,发现反射光点在水平桌面上移动了1m,此时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是22.5°.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镜面之间夹角为α,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如果要保证S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四次反射,则α的最小值是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一)阅读《空中自行车》.
空中自行车
骑自行车走钢丝,这么惊险刺激的场面相信您也只在杂技表演中见过吧.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发现”A厅就有这样一件展品(如图所示).高空中有一条钢丝绳,钢丝绳上有一辆独轮车,独轮车下方连接有配重装置,连接杆可伸缩调节长度.自行车加上配重后,人、车、配重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重心在钢丝绳下方.支点在车轮与钢丝绳交接处,因此重心低于支点,实现了“稳定平衡”.因此,只要骑行人和车形成的合力矩小于配重形成的力矩时,任凭人和车怎样倾斜,都能够回复到平衡状态,而不会掉下来.那什么是重心呢?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是任何物体的平衡点.重心与物体的平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比如说高高的塔式起重机之所以能稳稳地把成吨的器材举上高楼,就是在其下边的压重架里放入很重的钢锭作为配重,把重心降下来了,提高了稳度.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使用配重来提高稳度了.明代航海家郑和在帆船的底舱里放置了大量的砂石当配重压载物,降低了船的重心,提高了船的稳度,在惊涛骇浪中穿越了太平洋、印度洋,访问了30多个国.
(1)空中自行车采用使用增加配重降低重心的;
(2)空中自行车,人、车、配重组成一个系统,重心低于支点,实现“稳定平衡”;
(3)通过阅读材料,请列举出改变重心从而提高物体稳度的一项应用:塔式起重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