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打到同一个木块上.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同答以下问题:
(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速度
速度
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
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
的关系.
(2)甲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
距离
距离
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试验是通过钢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
不受力的作用
不受力的作用
,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甲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理由是:
木块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地运动下去,无法比较距离
木块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地运动下去,无法比较距离
分析:(1)分别分析出甲、乙两图中的操作,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就会知道实验的研究目的.
(2)①甲图实验中可利用转换法研究小球的动能,即让小球撞击木块,观察木块的滑行距离大小就可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
②在斜面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的运动距离不同;可得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则运动的物体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分析:如果水平面光滑,木块在水平面上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会停下来.
解答:解:(1)①甲图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不同,因此相同因素是钢球的质量,不同因素是钢球的速度,因此甲图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②乙图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钢球的质量和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都相同,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因此乙图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所受阻力的关系.
(2)甲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乙实验中,接触面越光滑,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越远,所以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则运动的物体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解答:若水平面绝对光滑,甲实验不能得出结论.理由是:木块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地运动下去,无法比较距离.
故答案为:(1)速度;摩擦阻力;(2)距离;不受力的作用;(3)不能;木块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地运动下去,无法比较距离.
点评:点评:本题的两个实验中应用了: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方法在探究实验中的应用,在平时做实验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宝应县模拟)小宇在“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6 3 9
2 6 5 2.5 15
3 6 8 2.5 24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第1次实验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是
2.5
2.5
N;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
80%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物体上升的高度
物体上升的高度
无关.
(2)小红在小宇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施力的方向
施力的方向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是
相同
相同
(相同/不相同)的,理由是:
不计绳重和摩擦,由公式η=
W有用
W
=
Gh
Gh+Gh
=
G
G+G
可知,两位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的重物及动滑轮重都相同,所以机械效率相同
不计绳重和摩擦,由公式η=
W有用
W
=
Gh
Gh+Gh
=
G
G+G
可知,两位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的重物及动滑轮重都相同,所以机械效率相同
.(要有推理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雨花台区二模)小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便于测量力臂

(2)三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实验序号 动力F1(牛) 动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 2 4 2 4
2 4 6 3 8
3 8 4 6

①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进行第3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动力F1=
3.6
3.6
N.
②分析三次实验数据,发现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检测弹簧测力计发现完好无损,原因可能是
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力臂变小
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力臂变小

(3)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钓鱼竿应用了该实验中的第
2
2
次实验原理.
(4)在许多物理实验中,通常也要进行多次实验,如:①“研究凸透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像;②“测量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③“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时换用不同灯泡多测几组数据;④“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其中与小明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的是
D
D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甲、乙所示,研究“两定一动”和“一定两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请你:
(1)在图乙上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法(所给滑轮都用上);
(2)如果用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升同一重物,你认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动滑轮重(或提升动滑轮的功)
动滑轮重(或提升动滑轮的功)

(3)若用甲滑轮组提升更重的物体,则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动滑轮重不变(提升动滑轮功一定),有用功增加
动滑轮重不变(提升动滑轮功一定),有用功增加

(4)不考虑绳重、轴摩擦,用两个滑轮组分别提升同一重物G,测得甲图中的动滑轮重为G,且G:G=1:3;乙图中的两个动滑轮总重为G,且G:G=2:3.通过计算可知: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是乙滑轮组机械效率η
1.25
1.25
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蜡烛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竖直
竖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具有
透明
透明
的特性从而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像的位置

(2)该实验最好是在
较暗
较暗
(较亮/较暗)的房间做实验,或者选用
茶色
茶色
(茶色/无色)透明玻璃,这样玻璃成的像比较清晰.
(3)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蜡烛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
物像大小关系
物像大小关系

(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
物距与像距
物距与像距

(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

(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转向自己
转向自己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7)如图乙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A.在看到蜡烛A的像B处,放置与A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B.若把实验中的玻璃换作普通平面镜,能更方便把代替像的蜡烛放在B处
C.因为人眼能看到镜里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
D.在研究物与像的位置时,无需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8)下表是小明在实验中记录的一组数据,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该结论
不可靠
不可靠
(可靠/不可靠),因为
只有一组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只有一组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 10
像到镜面的距离/cm 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乒乓球会弹开
乒乓球会弹开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或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显示出来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或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显示出来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转换法
转换法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
不动
不动
(弹开/不动),这说明了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