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用滑轮组与电动机结合使用可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如图所示,是一业余打捞队打捞某密封箱子的示意图,已知电动机工作时拉绳子的功率为1100W保持不变,箱子质量300kg、体积0.1m3,每个滑轮重200N,水深6m,水面离地面4m,将箱子从水底提到地面时,用时间24s(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取g=10N/kg)。求:
(1)箱子在水底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电动机把箱子提升到地面做的总功。
(3)整个打捞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最大值。
(4)整个打捞过程中,箱子上升的最大速度。
【答案】(1)6×104Pa;(2)26400J;(3)93.7%;(4)0.5m/s
【解析】
试题分析:(1)箱子在水底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6m=6×104Pa;(2)电动机把箱子提升到地面做的总功为:W总=Pt=1100W×24s=26400J;(3)箱子完全出水后,箱子上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η=W有/W总=Gh/Fs=Gh/(Gh+G动h)=G/(G+G动)=mg/(mg+G动)=93.7%;(4)箱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箱子上升的速度最大,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F拉=G-F浮=mg-ρ水gV=200N,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F拉+G动)/2=1100N,所以可得电动机拉绳子的速度为v=P/F=1100W/1100N=1m/s,所以可知箱子上升的最大速度为0.5m/s。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农作物的选种是用盐水来进行的,需用的盐水的密度为1.1×103 kg/m3,现配制了50 dm3的盐水,质量为60 kg,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应加盐还水?加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是定值电阻,Rt是一个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则( )
A.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示数减小
B.温度降低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减小
C.电流表可以改装成温度计
D.电压表可以改装成温度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信息、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判断正确的是( )
A. 利用声波和电磁波传递信息时都需要介质
B. 因为核聚变比核裂变释放能量更大,所以被广泛利用于核电站
C. 风能、水能、太阳能、电能都是一次可再生能源
D.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不透明容器底部A处有一光源,没倒水时在侧壁B处形成一个亮的光斑。当向容器中加水至EF处时,亮斑在B点的_____,当水面到达CD时,亮斑在B点的___。(均选填“上方”“下方”或“原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3)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_______。
(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该时刻烧杯中的物质状态为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5)为减小误差,实验应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等量的碎冰块?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为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假设没有磨损);
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为n;
d.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为d。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现象最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 )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花香袭人知骤暖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