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某同学要测量一个额定电压是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如图已经画出了实验电路图

(1)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存在连接错误,但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电路连接正确,请你在应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在闭合开关前,应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左 (选填“左”或“右”)端.该同学在开关闭合后,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完好,为了能使小灯泡发光,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C
A.更换一相同规格的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然后正常进行实验,有关记录在如表:
实验次数123
电压(V)2.201.502.50
电流(A)0.220.16
①该同学观察到灯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暗,第三次比第一次更亮.你认为,根据他观察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灯泡的亮暗决定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写出一条即可).
②由于粗心大意,该同学没有记录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于是他根据第一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灯泡电阻R=$\frac{U}{I}$=$\frac{(2.2V)^{2}}{0.22A}$=10Ω,再计算出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的功率P=$\frac{{U}^{2}}{R}$=$\frac{(2.5V)^{2}}{10Ω}$=0.625W.则灯泡的额定功率<0.625W(选填“>”、“=”或“<”),原因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该同学在实验中进行了3次实验(测量),下列实验中也都采用了多次实验(测量),其中与本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不同的是C.
A.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改变钩码的质量进行多次实验
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进行多次实验
C.测量课本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D.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

分析 (1)本实验中,电压表应测灯泡两端电压;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灯泡不亮,可能是灯泡短路、或断路或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然后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的情况确定具体的原因;
(3)①计算出灯泡的电功率,得出灯泡亮暗与实际电功率的关系;
②因为灯泡电压增大,灯泡亮度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灯丝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大于第一次实验时的灯丝电阻,根据P=$\frac{{U}^{2}}{R}$可知计算出的额定功率偏大还是偏小;
(4)为了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实验中应测多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测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压表应测灯泡两端电压,由图电压表测总电压,由此修改电路如图所示:

(2)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了右下角的接线柱,所以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左端,使其阻值最大;
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是因为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太小造成,所以应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观察灯泡是否发光,C正确;
(3)①灯泡的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则P=UI可知,灯泡的电功率越大,由已知条件知,灯泡的亮度越大,说明灯泡的亮暗决定于灯泡的实际功率;
②第一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灯泡电阻R=$\frac{{U}_{1}}{{I}_{1}}$$\frac{2.2V}{0.22A}$=10Ω,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灯丝电阻增大,当灯泡正常发光时R>10Ω,
再计算出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的功率P=$\frac{{{U}_{3}}^{2}}{R}$=$\frac{(2.5V)^{2}}{10Ω}$=0.625W,此时计算的额定功率偏大,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0.625W;
(4)实验中测量3次实验,是为了找出普遍性的规律,得出实际功率和实际电压、灯泡的发光程度与实际电压的关系.
ABD与本实验目的相同,即为了找出普遍性的规律,C的目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故选C.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左;C;(3)①灯泡的亮暗决定于灯泡的实际功率;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C.

点评 要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首先要掌握测功率的原理P=UI及其电路图的画法,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及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灯泡正常发光也是实验中常考的内容,电路故障的分析是电学实验中的常考内容,也是难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电脑鼠标的质量大约是1kg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
C.教室中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110VD.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0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m
D.一个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的各图,不正确的是(  )
A.
光的反射
B.
平面镜成像
C.
凸透镜作图
D.
光的折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近年来机器人在反恐、防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图是一种履带式排爆机器人,使用电力驱动.它的特点是:体积小,质量小转向灵活,便于在狭窄的地方工作:操作人员可以再几百米到几公里以外通过无线电或光缆控制其活动:装有多台彩色CCD摄像机用来对爆炸物的引信剪断,灵活的手爪可把雷管拧下来,并把爆炸物举起远走:还装有猎枪,利用激光指示器瞄准目标后,可把爆炸物的定时装置及引爆装置击毁;另装有高压水枪,可以切割爆炸物.请参照示例,找出文中的信息,并写出利用的物理知识.
序号文中信息利用的物理知识
示例履带式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1激光指示器瞄准目标光的直线传播
2质量小转向灵活 惯性 
3CCD摄像机 凸透镜成像 
4使用电力驱动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中考期间,考场周围“静止鸣笛”,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小宇和同学们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使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g=10N/kg)
(1)物体A浸没在水中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选填“物体体积”或“排开液体体积”)有关.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为1N,且保持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2)物体A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p与其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应该是丙图中的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钢丝钳B.食品夹C.钓鱼竿D.筷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海同学利用图甲中的木条、橡皮泥、包装带和钩码进行探究活动.
(1)如图乙所示,将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平放于木条上方,把包装带撕成相同宽度的两段,并将两段包装带绕过橡皮泥,且在包装带下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通过观察对比橡皮泥上端的变化,小海同学可得出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小海同学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将橡皮泥恢复原状,把包装带撕成不同宽度的两段,两包装带下方挂相同数量的钩码.(均填“相同”或“不同”)
(3)实验过程中,小海同学是通过观察橡皮泥凹陷的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学中,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4)橡皮泥被压后留下的凹痕不能自动恢复原状,说明橡皮泥具有塑性.
(5)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小海同学又用铅笔作为实验器材开始了探究活动…如图丙所示,小海同学两手指所受的压力大小相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均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