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新农村建设中,某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2700N的物体,物体上升了2m,用时20s,绳子末端的拉力为750N,不计绳重和摩擦力,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工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4)动滑轮的总重力是多少N?

分析 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4,则s=4h.
(1)知道提升物体的高度和物重大小,利用W有用=Gh求出使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利用s=4h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知道拉力大小,利用W=Fs求出总功,再利用η=$\frac{{W}_{有用}}{{W}_{总}}$求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工人做功的功率可以根据P=$\frac{{W}_{有用}}{t}$求得;
(4)不计绳重和摩擦,知道物重和拉力大小,根据F=$\frac{1}{4}$(G+G)求动滑轮重.

解答 解:
(1)使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2700N×2m=5400J;
(2)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4,则s=4h,
使用滑轮组做的总功:W=Fs=Fnh=750N×4×2m=60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frac{{W}_{有用}}{{W}_{总}}$×100%=$\frac{5400J}{6000J}$×100%=90%;
(3)工人做功的功率可以根据P=$\frac{{W}_{总}}{t}$=$\frac{6000J}{20s}$=300W;
(4)不计绳重和摩擦力,
绳子自由端拉力:F=$\frac{1}{4}$(G+G),
即:750N=$\frac{1}{4}$(2700N+G),
解得:G=300N.
答:(1)工人做的有用功是5400J;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
(3)工人做功的功率是300W;
(4)动滑轮的总重力是300N.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用功、总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应熟练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小明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短路(选填“短路”或“断路”)或L2断路(选填“短路”或“断路”).
(3)小明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不能(选填“能”或“不能”).为什么?
(4)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如表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改进方法是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UAB/VUBC/VUAC/V
2.41.4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4.如图,一个物体在压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请作出该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不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所示,这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且便于从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请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
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
120.110.2
(3)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不可靠;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7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BCDEF
弹簧测力计示数/N2.62.52.42.42.3
(2)在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0.1N.
(3)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1.3×103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还算出了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200Pa,并发现步骤B、C、D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
(5)小冉在步骤B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保持铜块下表面所处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固定在铁架台上,缓慢向烧杯内加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420Pa.(已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0.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0.1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C.有力的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一段距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D.连通器里装的同种液体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大气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标准大气压约能支持水柱10m高
B.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C.山顶上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高
D.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一木块在一水平木板上匀速滑动时受到的拉力是1.2牛,当木块受到的拉力是2牛时,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
A.2牛B.2.2牛C.1.2牛D.0.8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