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某实验小组为了测某种液体浓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你仔细阅读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种方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如图1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1;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则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液1=$\frac{{m}_{2}-{m}_{1}}{{V}_{1}}$.
第二种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2,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4;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则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液2=$\frac{{m}_{4}-{m}_{3}}{{V}_{2}}$.
(1)按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
(2)如图2是按照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油(g)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油(g)倒出液体的体积(g)倒出液体的质量(c)液体密度(g/cm
3
50

分析 找出设计方案中找出质量与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写出表达式;
(1)第一种方案中中烧杯内的液体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会沾在烧杯壁上,使质量测量值大于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
(2)知道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以及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求出倒入量筒的液体的质量,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 解:第一种方案中:空瓶质量m1;瓶与液体的质量m2;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1;所以密度ρ液1=$\frac{{m}_{2}-{m}_{1}}{{V}_{1}}$;
第二种方案中: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是m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2;所以密度ρ液2=$\frac{{m}_{4}-{m}_{3}}{{V}_{2}}$;
(1)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而第二种方案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液体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避免了容器壁粘液体带来的实验误差,能使实验误差减小.
(2)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4=20g+10g+3.4g=33.4g,
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m=m3-m4=50g-33.4g=16.6g,
液体的体积:V=20ml=20cm3
液体的密度:ρ=$\frac{m}{V}$=$\frac{16.6g}{20c{m}^{3}}$=0.83g/cm3
故答案为:
ρ液1=$\frac{{m}_{2}-{m}_{1}}{{V}_{1}}$;ρ液2=$\frac{{m}_{4}-{m}_{3}}{{V}_{2}}$;
(1)二;偏大;
(2)见下表: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g)倒出液体的体积(cm3液体的密度(g/cm3
5033.4200.83

点评 同样测量液体的密度,本题同时给出了两种方案,让学生分析辨别,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道好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军同学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C.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E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部分猜想,小军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物块,在空气中称的物块重力为5N,然后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依次把物块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的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物块在位置3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物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为3N.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C是正确的,猜想A是不正确的(以上两空填猜想的序号).
(2)为了探究猜想E,小军把上述实验中的水用酒精代替,在位置3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要研究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深度,比较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要研究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比较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由于电路短路引起的

B. 发现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C. 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D. 油罐车的尾部装有铁链,是为了将油与油罐磨擦产生的静电导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夏天吃雪糕凉爽 B. 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 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很多,例如,用不同的透镜靠近书上字的观察,如果字被放大了,则该透镜是凸透镜,如果字被缩小了,则该透镜是凹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河岸边的树和房屋在水中所成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其中的物理道理是: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和房屋在水面成倒立等大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在图1中作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并请标出法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A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观察纸板B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