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将电阻R1=3Ω、R2=5Ω并联后接在电源上.则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1:1,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5:3;若将R1与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上时,则R1与R2的电功率之比为3:5,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1:1.

分析 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可求得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据此可知R1与R2串联后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
已知两电阻阻值,根据P=I2R可知电功率之比.

解答 解:(1)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
两电阻并联时,它们两端电压相等,
则电压之比U1:U2=1:1;
电流之比I1:I2=$\frac{{U}_{1}}{{R}_{1}}$:$\frac{{U}_{2}}{{R}_{2}}$=R2:R1=5:3;
(2)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两电阻串联时,电流之比I1:I2=1:1,
由P=I2R可得,R1与R2的电功率之比为 P1:P2=I2R1:I2R2=R1:R2=3:5.
故答案为:1:1;5:3;3:5;1:1.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特点、电功率的计算及欧姆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透镜对着太阳,在透镜下面放一张纸,若纸上出现一个光环,则该透镜一定是凹透镜
B.将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下面放一张纸,若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镜一定是凸透镜
C.用两支激光灯照射透镜,若光能相交于一点,则该透镜一定是凸透镜
D.用两支激光灯照射透镜,若光不能相交于一点,则该透镜一定是凹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小明选取一种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①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②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距离.你认为小明选取的最佳声源和研究方案是(  )
A.闹钟  方案①B.音叉  方案②C.闹钟  方案②D.音叉   方案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有一根长51m的铁轨,在它的一端敲击,在它的另一端声音从空气中传人耳朵比通过铁轨传人耳朵晚0.14s.敲击声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0.15s;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510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在甲图中,R1=3R2,闭合S1和S3、断开S2时,R1与R2中通过的电流比I1:I2=1:3.在乙图中,闭合开关S,并将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表示数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在移动滑片时,电压表V的示数突然增大到接近电源电压值,而电流表A的指针几乎不偏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R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表是研究冰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
温度/℃-6-5.5-3-1.80000012.3
(1)从表中可知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凝固点是0℃;
(2)冰熔化过程经历了8min;
(3)第12min冰的状态是固液共存;
(4)冰熔化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实验中,乐乐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是因为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前面蜡烛A所成的像,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
(3)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移动时,它的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蜡烛随着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不再重合(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王小东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如下:25.1mm、25.2mm、27.3mm、25.3mm、25.3mm、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其中有一次测量值明显是错误的,它是27.3mm,此次测量最接近真实值的测量值是25.2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6.如图所示,镜前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请画出像点Sˊ,并作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