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草叶上的露珠
B.
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
C.
草叶上形成的“霜”
D.
湖面上的冰化成水

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

解答 解: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
B、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的冰升华成为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不符合题意;
D、冰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这说明做功可以改变手的内能,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选填“做功”、“热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试验(凸透镜的焦距f已知)
(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凸透镜.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选填“上”或“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甲所示,质量为60kg的小明坐在地上,最多能拉着质量为400kg的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A所受阻力为物重的0.2倍,则小明对物体A的拉力是800N.如图乙所示,当小明站立在地面上,利用滑轮组以尽可能大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恰好能将浸没在水中、密度为4×103kg/m3的物体B缓慢拉离水面,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300N(不计滑轮重及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绳子能承受的拉力足够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电阻R0=1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一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0.5A”字样.则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2min内电流通过电阻R0产生的热量是48J;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1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弯折越快、时间越长,铁丝弯折处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这个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的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B.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C.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实验中,应保持电阻不变,调节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0.2A;
 电压/V 1 2 3
 电流/A 0.1  0.3
(2)多次测量,将记录的数据填在上表中,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上述实验结束后,该同学还想利用此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并与上表中的第三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于是他在原电路中,只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了15Ω.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则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将滑片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并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