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B.优美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C

【解析】

A.超声波是振动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波,属于声音传播,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故A错误;

B.优美的歌声从音乐角度分类属于乐音,但影响人的休息,所以也是一种噪声,故B错误;

C.次声波是声的一种,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

D.物体振动,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才会被人听到,故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 ℃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

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 ℃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

C.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

D.降雨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像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

(1)甲物体做的是____运动,乙做的是___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m。

(2)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键学习电学知识后,认识到安全用电很重要,如图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甲图:人靠近高压带电体
B.乙图:电视机天线与电线接触
C.丙图:电动机外壳没有接地
D.丁图:电水壶用三角插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插线板.

(1)插线板一般不能同时接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2)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劣质插线板,经质检部门检查发现,部分劣质插线板电源线芯线比合格产品细.请根据焦耳定律解释使用这种插线板将会存在什么隐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学习生活用电常识后,在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家用电器.如图所示,他发现自己家洗衣机用的是三脚插头,标有“10A 250V”字样,其中的“10A”表示什么意思?仔细观察三只插脚,又有新的发现:标有“E”的脚比其它两脚稍长一些.他查看了其它三脚插头也同样如此,标“E”的脚稍长一些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然后组装并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使其与光屏的中心位于透镜的_____

(2)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 cm—60 cm B、60 cm—70 cm C、70 cm—80 cm

(3)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屛上的像____(填选项序号)。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4)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 cm和22 cm,与理论像距20 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

(5)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冬天手很冷,可以将手放在火炉旁烤火取暖或双手互搓取暖,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前者是用热传递方法,后者是用_________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以下相关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B.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线圈中也产生感应电流
D.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