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通过比较 所示实验。
(4)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1)泡沫的凹陷程度.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和丙. (4)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解析】试题分析:(1)实验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3...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重庆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10月月考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解析). 题型:单选题
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B 【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解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第12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同步训练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杠杆的左边距支点20cm处挂了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在杠杆的右侧挂钩码,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在杠杆的右侧距支点10cm处挂2个钩码
B. 在杠杆的右侧距支点8cm处挂10个钩码
C. 在杠杆的右测距支点20cm处挂4个钩码
D. 在杠扞的右侧距支点16cm处挂5个钩码
A 【解析】设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则O点左侧力与力臂的积为:4G×20cm; A、在杠杆的右侧距支点10cm处挂2个钩码,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2G×10cm<4G×20cm,杠杆不能平衡,故A符合题意. B、在杠杆的右侧距支点8cm处挂10个钩码,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10G×8cm=4G×20cm,杠杆能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杠杆的右测距支点20cm处挂4个...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九章压强与第十章浮力训练题 题型:单选题
取一片金属箔做成中空的桶,它可以漂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果将此金属箔揉成团,它会沉入水底。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
B. 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
C. 金属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比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大
D. 金属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B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说的两种情况下,金属箔的多少没变,所以两种情况下的重力是相等的,所以A说法错误;因为金属箔做成中空的桶时,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浮力,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物体漂浮在水面上,而将金属箔揉成团,它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体积减少,所以受到的浮力减小,小于重力,因此它会沉入水底,所以CD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