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1)实验时,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若不计杠杆质量和摩擦且杠杆刻度均匀,每个钩码都相同,在C点挂2个钩码时,在D点应挂4个钩码,杠杆才能恢复平衡.
(3)若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拿掉一个,要使杠杆仍保持平衡状态,应将右边的钩码拿掉2个.
(4)由此,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
(5)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如表数据:
动力F1/N动力臂Ll/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455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根据一次测量,得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写出一点即可)

分析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出钩码的数量;
(4)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F2L2
(5)为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测量.

解答 解:(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便于测量力臂;
(2)设每个钩码的重力是G,杠杆每格的长度是L,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2G×4L=nG×2L,解得n=4,即:为使杠杆平衡应在右端的D点挂4个钩码;
(3)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拿掉一个,动力F1=G;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4L=nG×2L,解得n=2,即:为使杠杆平衡应D点应挂2个钩码,所以要去掉2个钩码;
(4)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实验结论是:F1L1=F2L2
(5)根据一次测量,得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数据.
故答案为:(1)水平;(2)4;(3)2;(4)F1L1=F2L2;(5)根据一次测量,得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点评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调节、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实验数据分析,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
A.发出超声波探测大钢板内有无裂痕
B.发出超声波探测鱼群的位置和海洋的深度
C.发出超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情况
D.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想】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②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③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定为4.5V),电流表、电压 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20Ω  2A”、“50Ω   1A“),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1)小明按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路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小明操作中的错误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没有将滑片滑倒电阻最大位置处
(2)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可得出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中,小明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测出多组数据,找出普遍结论
表一                                                                                                              表二
 电压U/V 1.2 1.6 2.0 2.4 2.8  电阻R/Ω 5 1015 
电流I/A  0.12 0.16 0.20 0.240.28  电流I/A 0.30 0.15 0.10
(3)小红在探究猜想③时,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猜想③是正确的,为了完成此实验,滑动变阻器应选择“50Ω 1A”(“20Ω   2A“和“50Ω   1A“中选择一个),此时,手和眼睛的分工是: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眼要观察电压表示数是否达到1.5V.
(4)小华在探究猜想③时,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3V,得到了与表二相同的数据,也完成了实验探究.小华与小红的实验相比不同之处是:小华在实验中,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并联,测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电热加湿器工作原理:加湿器水箱中部分水通过进水阀门进入电热槽中受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汽扩散装置喷入空气中,从而提高空气湿度.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电热加 湿器部分参数,其发热电路如图所示,R1、R2为阻值相同的发热电阻,1、2、3、4为触点,S为旋转型开关,实现关、低、高档的转换.
额定电压220V
额定最大发热功率400W
水箱容积4L
适用面积40~60m2
(1)若加热前水温为20℃,电热槽内气压为标准大气压,从加热到沸腾最短时间为3min,则电热槽中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不计热损失,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加湿器在低档时的发热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在探究弹性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相同),小球、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个,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如表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使用的弹簧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cm木块移动的距离
弹簧AA5s1
弹簧AA8s2
弹簧BB5s3

弹簧BB8s4
(1)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是②(填序号)
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②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属性”
(2)请将探究猜想一的方案补充完整:将同一根(“两根不同”、“同一根”)弹簧压缩不同(“相同”、“不同”)长度,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测出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3)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小球的动能能.
(4)为了探究猜想二,可选用实验次数②和④的数据进行计较分析,若s2≠s4,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单位换算:
①5000V=5kV=5×106mV;
②320μA=0.32mA=3.2×10-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类的听觉范围很有限,而很多动物的听觉范围很广.大象能够听到次声波,而蝙蝠接收的是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由于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特点,超声波能够探伤、测距等.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 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8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块-3℃的冰拿到0℃的环境中来,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不会马上熔化成水,要温度升到0℃才熔化
B.有一部分冰熔化成水
C.冰不会熔化
D.冰立即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在北方冬天有很多美丽的景色.例如雾凇和冰冻的河流.请根据这种现象提出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并给予回答.
提问:雾凇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或雾凇形成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回答:凝华(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