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保持不变,R1=20Ω.当滑动变阻器P在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A.求: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电压表示数?

分析 由图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由此计算出变阻器最大值和R1两端电压.

解答 解:
由电路图知,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P在最右端时,变阻器连入阻值最大,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的总电阻:
R=$\frac{U}{I}$=$\frac{12V}{0.3A}$=40Ω,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
R=R-R1=40Ω-20Ω=20Ω;
由欧姆定律可得R1两端电压:
U1=IR1=0.3A×20Ω=6V.
答: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压表示数6V.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正确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噪声污染是一种公害,已经引起人类的共同关注.人们在采取种种措施防治嗓声污染的同时,还利用某些噪声为人类服务.例和,有人做了对西红柿植株施放高强噪声(100分贝以上)的试验,发现西红柿植株的根、茎、叶表皮的小孔都扩张了,从而很容易把喷洒的管养物和肥料吸收到体内,使西红柿的果实数量多,个头也大.同样对水稻、大豆做了试脸,也获得了成功.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国的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杂草制造了不同的“噪声除草器”,它们发出的各种噪声可以诱发杂苹速生.这样,在农作物还没有成长前,就把杂草除掉.还有,利用强烈的嗓声高速冲击食品时,不仅使食物保持干燥,而且其营养成分也不会损失.高强的噪声还具有巨大的声能量,是人类将来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通过阅读上述短文,你有何收获?请写出噪声可被利用的几个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有一质量为0.45t的冰,它的体积是多少?(ρ=0.9×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果导体中有电流通过,那么这个导体两端一定有电压;电源的作用是给用电器提供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的是灯L1两端的电压,请在线框中画出该实物图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意思是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如果有3kg的水温度升高1℃,则吸热1.26×104J,如果这3kg的水从20℃升高到30℃,那么吸收的热量是1.26×10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98℃,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3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明想设计一个能粗略测量水流速度大小的测定仪.他找来如图所示的器材:铅球P系在细金属丝下,悬挂在O点,BC为水平方向固定的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C端在O点正下方,BC与细金属丝接触良好,接触点为D(不计摩擦和细金属丝的电阻),L为灯泡.他想达到如下目的:水不流动时,灯L亮度最暗,随着水流速度的加快,P向左摆动幅度加大,灯L亮度增加.请你替他连接好电路.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装置反映水流快慢的性能,可采取什么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闫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闫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A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闫将正确选择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可用于制作幻灯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某次实验时光屏上呈现了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小闫将近视眼镜镜片放置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观察光屏发现像模糊了,她要想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向远离(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