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潜水员从水下15m的地方上浮到距水面lm的地方,则潜水员所受的浮力和压强(  )
A.压强和浮力都将变大B.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C.压强和浮力都将变小D.压强不变,浮力变小

分析 (1)浸没的物体,V不变,水的密度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FgV,分析浮力情况;
(2)潜水员从水下15m的地方上浮到距水面lm的地方,密度没变,深度减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分析压强的变化.

解答 解:潜水员从水下15m的地方上浮到距水面lm的地方,潜水员上浮过程中,始终浸没在水中,因此V不变,水的密度不变,根据FgV可知,潜水员所受的浮力不变.
潜水员在上浮过程中,深度减小,由p=ρgh可知,潜水员所受压强减小.
故选B.

点评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由“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gV:物体浸没在水中,无论深度如何,V不变,水的密度不变,F不变.”即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选择溢水杯、水、弹簧测力计、铁块、小桶、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铁块所受重力G
B.测出空桶所受重力G1
C.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D.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E.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2
F.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1)分析评估上述实验,指出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错误:C步骤中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改正:加水使水刚好齐杯口.
(2)写出利用测量数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测量数据用图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铁块做此实验,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D(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严冬时节,玻璃表面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由于施工,现需要一辆载重汽车的最大载重量为10t,它的容积是8m3,最大行驶速度60km/h.
问题一:若甲、乙两地之间距离是120km,这辆汽车行驶这段路程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问题二:若从甲地往乙地运送沙石,请计算说明这辆汽车一趟最多能装多少砂石?(ρ砂石=2.5×103kg/m3
问题三:现有30m3的沙石从甲地送到乙地,请计算说明这辆车需要几趟才能运送完?
(要求:公式、代数、计算结果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体积相同的实心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和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示数为F和F,若F>F则木块的下表面比铁块更粗糙.小明的方案是否合理否(选填:“是”或“否”).
若要正确区分木块和铁块的粗糙,你的操作步骤是:
第一步:木块置于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铁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1
第二步:铁块置于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2
推导结论:
①若F1>F2,可以判定铁块比木块下表面粗糙;
②若F1<F2,可以判定木块比铁块下表面粗糙;
③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动木块和铁块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两次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可以判定铁块与木块下表面一样光滑.
④拓展探究:实验中,小华同学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若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他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小华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此次实验没有控制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质量B.用钳子夹断铁丝
C.用大扫帚扫地D.用独轮车装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可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想到“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他猜想“物体受到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0.5N.
(2)如果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可应该选取图13中的ABDE等四个步骤(填字母符号)进行对比.小可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块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可根据图中A、C、D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受到的浮力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小可的结论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忽视了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
(4)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C.
A.理想实验法    B.模型法    C.控制变量法    D.类比法
(5)若烧杯底面积为100cm2.不计烧杯厚度,当铁块浸没在水中后,如图D,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力增加了0.5N,压强增大了5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山上雪的温度低于0℃,所以冰山上的学没有内能.
B.冰块融化成水之后,若忽略冰块体积的变化,则它的内能增加了
C.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1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小于2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三者的中心不再同一高度;②凸透镜没有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在焦点上不成像.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