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1标有“6Ω  1A”,R2标有“3Ω  1.2A”,电流表A1、A2的量程均为0~3A,电压表量程0~15V,在a、b间接入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后,为保证R1、R2均不损坏,则允许加的最大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是(  )
A.9V   1AB.3.6V  1.8AC.9.6V  lAD.3.6V  0.6A

分析 开关闭合后,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电阻R2的电流;
(1)根据欧姆定律分别求出两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然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确定R1、R2均不损坏时允许加的电源电压;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电流表A1的最大示数.

解答 解:开关闭合s后,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电阻R2的电流,
(1)标有“6Ω 1A”,R2标有“3Ω 1.2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电阻R1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U1=I1R1=1A×6Ω=6V,
电阻R2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U2=I2R2=1.2A×3Ω=3.6V,
由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且6V>3.6V,
为了保护电阻R2,电源电压不能超过3.6V.
(2)此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
I1=$\frac{U}{{R}_{1}}$=$\frac{3.6V}{6Ω}$=0.6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故干路电流表A1的示数I=I1+I2=0.6A+1.2A=1.8A.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电流、电压的计算,关键是欧姆定律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判断电路的最大电压和最大电流,还要记住并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的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做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试验,其中有些为了减小误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通规律.例如5个物理实验
①“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液体深度
③“探究串、并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
④“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⑤“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测量物距、像距以及物和像大小
上述实验中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⑤D.只有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填上合适的单位:
(1)空气的密度1.29kg/m3
(2)苹果的质量150g
(3)一本物理课本重约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如图小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情况,A、B、C、分别是燃烧的蜡烛、凸透间、光屏,它们都矗立在光具座上,此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A、B、C所处位置对应的标尺刻度如图.

①图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②小亮通过上网检阅科技资料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符合公式$\frac{1}{u}$+$\frac{1}{v}$=$\frac{1}{f}$(u为物距,v为像矩,f为焦距),请你据此计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③取下该凸透镜,将它作为放大镜用来观察墙上地图的细微处,则该凸透镜与墙壁的距离应小于2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明在探究“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B(选填“A”或“B”)端.
(3)小明同学想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接好最后一根导线时电表就有示数,小王同学认为他在连接电路时忘记了断开开关,小明纠正错误后,决定用桌上的小灯泡代替电阻完成实验,小王赶紧阻止他,这是因为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4)小王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选用以下器材:电源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Ω 1.5A”字样,阻值分别为2Ω、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把2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A,更换不同的电阻记录了几组数据如下表,老师在检查时发现电流的数据0.1A为小明编造所得,经询问小明说出实情,在做这次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变阻器,电压表都回不到设定电压.老师告诉小明只要选择最大阻值不小于10Ω的变阻器或选择电压不高于2.5V的电源,即可调到设定电压,完成本次实验.
实验次数定值电阻(Ω)电流表示数(A)
12
250.4
3100.2
42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压强计是通过比较U形管液面高度差 来比较被测压强大小的.
(2)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C
A.再多加一些水   B.倒出一些水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D.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
(3)小强再作图乙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软管或橡皮膜漏气.
(4)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不断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5)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答: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一样.
(6)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则下面操作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③(选填序号)
①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②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③将U型管换成更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验证性小实验中,错误的是(  )
A.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开水中,发现球恢复原状,说明温度升高使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B.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发现水变红了,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C.用等质量的煤油和水研究物质吸热本领时,吸收相同热量后升温快的比热容小
D.将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降低,说明蒸发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需要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在同一高度,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当蜡烛与凸透镜位置如图时,成倒立、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