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的一瞬间要鸣笛一次,小华恰好坐车尾,从听到笛声至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5次车身振动,所用时间1min45s,若车身长175m,每节铁轨长12.5m,问:(设火车匀速行驶)
(1)火车的速度多大?
(2)从鸣笛到小华听到笛声用时多少?
(3)山洞长度是多少?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火车和铁轨接口处撞击85次,实际上是经过了84根铁轨的长度.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车速,然后利用速度公式变形,求出小华在听到声音的时候车行驶进入山洞的距离和剩余山洞距离,二者之和即为山洞长.

解答 解:(1)从听到声音到车尾出山洞 可得:v=$\frac{s}{t}$=$\frac{12.5m×(85-1)}{105s}$=10m/s,
(2)小华在听到声音的时候列车行驶的时间为:t=$\frac{{l}_{车}}{v+{v}_{声}}$=$\frac{175m}{340m/s+10m/s}$=0.5s,
(3)此时车行驶进入山洞的距离为:s1=vt=10m/s×0.5s=5m,
且剩余山洞距离为s2,则175m+s2=12.5m×(85-1),解得s2=875m
则s=s1+s2=5m+875m=880m即为山洞长.
答:(1)火车的速度为10m/s;
(2)从鸣笛到小华听到笛声用时0.5s;
(3)山洞长度是880m.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理解与掌握,解题时注意小华共数出85次车身振动,实际上是经过了84根铁轨,还有华在听到声音的时候车行驶进入山洞的距离,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给你一个电池、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两个开关及导线若干,请你设法只连接一次电路就能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及未知电阻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1)如图1所示,已知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大小.
(2)如图2,Sˊ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标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足球以初速度v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足球(  )
A.在 b、d两点动能相等B.在 a、d两点动能相等
C.从b到c的过程机械能减少D.从c到d的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O~tl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一定升高
D.tl~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也不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三个质量和体积相等的空心球,分别由铜铁铝制成,空心体积最大的是(  )
A.铝球B.铁球C.铜球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甲是小华探究冰熔化特点的装置,她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0.51.01.52.02.53.03.5
温度72℃-4-1-2-1000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1)t=0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4℃℃,读作零下4摄氏度.
(2)t=2.0min时,物质处于固态.

(3)上表记录的温度中,有一处错误,画图时该数据应剔除(保留/剔除).
(4)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温度-时间图线.
(5)根据小华的实验,能不能得出冰熔化上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答不能(能/不能)
理由:没有测量冰完全融化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的结论不可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它遵循(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是3×108米/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红家买了一台电烤箱,有高、中、低三个档位的发热功率.如图是其内部简化电路图,Rl=R2,开关S1可分别与触点a、b接触.当开关S1置于a端,S2闭合时,电烤箱处于高温(填“高温”、“中温”或“低温”)档位;该电烤箱高中低三档的功率之比P:P:P=4: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