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该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所用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刻度尺.
(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缓 (填“陡”或“缓”)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3)请将下表格中测量平均速度的数据补充完整.
路程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
全程s=0.7t=2.0v=0.35
前半程s1=0.4t1=1.6v1=0.25
后半程s2=0.3t2=0.4V2=0.75
(4)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选填“大”或“小”),是在做加速(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选填“大”或“小”).

分析 (1)公式v=$\frac{s}{t}$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由图读出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加快,做变速直线运动;
(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

解答 解: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frac{s}{t}$;测量时间的仪器是秒表,测量路程的仪器是刻度尺;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测量时间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知,小车前半程的路程:s1=0.4m;前半程的时间:t1=1.6s,
则v1=$\frac{{s}_{1}}{{t}_{1}}$═$\frac{0.4m}{1.6s}$=0.25m/s;
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路程s2=s-s1=0.7m-0.4m=0.3m,所用的时间t2=t-t1=2.0s-1.6s=0.4s,所以v2=$\frac{{s}_{2}}{{t}_{2}}$═$\frac{0.3m}{0.4s}$=0.75m/s,
(4)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是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5)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frac{s}{t}$算出的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frac{s}{t}$;秒表;刻度尺;(2)缓;时间;(3)

路程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
全程s=0.7t=2.0v=0.35
前半程s1=0.4t1=1.6v1=0.25
后半程s2=0.3t2=0.4V2=0.75
(4)大;加速;(5)大.

点评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frac{s}{t}$计算出平均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一校道旁立着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由此可知(  )
A.此标志为限速标志
B.此标志为限重标志
C.汽车对该路面的压力不得超过2000N
D.汽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不得超过2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摩擦力是0N
B.当t=3s时,物体受到摩擦力是6N
C.4-6s内,拉力F做的功是16J
D.2-4s内,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涵学习了液体压强知识后,明确了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她想继续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老师给她提供了如下器材:一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已知),烧杯,水,细沙.
(1)为了完成探究,她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刻度尺.
(2)如图所示,为了测出水中A点的压强大小,小涵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A点处,向玻璃管内逐渐添加细沙直至变平.取出玻璃管,用天平测出玻璃管里的细沙质量.根据P=$\frac{F}{S}$计算A点压强大小.
(3)小涵同学进行了实验,请根据收集的数据,写出结论.(要求写出数据处理过程)
液体
深度/cm51015
压强/Pa500100015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其中的规律:
(1)用一个可以密闭的塑料小桶装上适量的细沙,如图(a),测出它们的重力为1.2N.
(2)将密闭的塑料小桶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4N,如图(c),则这个小桶受到的浮力等于0.8N,可以算出小桶的体积是80cm3
(3)若选用的操作是a、c、d,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关系.
(4)把一个重为0.5N的铁块放入步骤(1)中密闭的塑料小桶内,将其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9N,如图(e),则此时小桶受到的浮力是0.8N,可以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无关.
(5)若要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是否有关,应选用的操作是e、f(填序号).
(6)若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你认为还应该测量的是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7)你对步骤(1)中“适量的细沙”的理解是:一是空烧杯能浸没在水中,二是当空烧杯浸没在水中,水和烧杯的总重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所示用一个动滑轮在5s内将一重为24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3m,拉力为150N,求:
(1)动滑轮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动滑轮做的总功是多少?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如图平底茶壶的底面积是40cm2,质量是200g,装满水时能装0.6Kg的水,水深是12cm,放在水平桌面上.试求:
(1)水对壶底的压力?
(2)装满水的茶壶对桌面的压强?(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锋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等因素有关,如图1是小锋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三个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小锋发现压强计的金属盒还没放进液体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经出现高度差了,出现这种情况,调节的方法是:B
A.将液面高的那边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C.往液面低的那边管中加入适当液体
(2)小锋检查另外一个装置时.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压强计的密封性不好.
(3)该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来反映(选填“计算”或“反映”)出液体压强的大小,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作转换法.
(4)要探究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甲和乙(填“乙”或“丙”)来进行研究;比较乙和丙图可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为进一步学习液体的压强知识时,老师使用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实验时,在两侧倒入相同深度的水,橡皮膜不变(填“不变”或“向左凸”或“向右凸”)可以初步得到结论是同种液体,同深度压强相等;如图所示若左侧注入的是水,水面距离橡皮膜8cm,右侧注入酒精,酒精液面距离橡皮膜10cm,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强是800 Pa,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膜不变(填“不变”或“向左凸”或“向右凸”)(ρ酒精=0.8×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雪花飘飘B.黄沙扑面C.槐花飘香D.柳絮飞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