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落体运动
运动是万物的本性.西方有一句谚语:“对运动的无知,也就是对大自然的无知”.物体从空中下落的运动,自古以来引人注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正是基于对日常现象的观察,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即物体越重就一定下落得越快,那么将一个重物体和一个轻物体拴在一起让它们下落,应比它们单独下落得更快.为了证实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某学校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教学楼上做了以下实验:先后让三个物体从同一高度释放后都下落到同一水平面上,经过多次测量,得到了下表数据:
实验序号123
物体小石头羽毛球和羽毛球拴在一起的小石块
质量(g)246.530.5
下落时间(s)1.983.862.13
(1)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了________的方法,他的观点是:________.
(2)由上面的实验,选取第________次和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尽心对比(填实验序号),可以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3)请用科学的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
(1)对于体积比较小的物体,空气阻力比较小,下落的时间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因此亚里士多德会得出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片面结论;
(2)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比较第1次和第3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3)如果现在有一大一小两石头,一齐从塔顶下落,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定是重的(即大石头)先落地.
要是再把这两块石头绑在一起让他们下落根据上面的经验,两个石头要比一个石头重量还要大,那就会落下的更快.
但是反过来想:大的石头本来要比小石头下落的快,那绑在一起的话势必会受小石头的影响而下落速度变慢.
这样,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经验“重的物理下落的较快”推出两石头的下落速度却是不一样的结论.所以证明了此结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观察;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2)1、3.
分析:(1)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得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2)通过比较表中质量和下落时间两个因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片面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质量和空气阻力两个因素有关.
(3)应用推理证明此结论的错误,可以在实验现象和理论概括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点评:有时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正确的,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和推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42、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    鸣
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
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
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
相同
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
振动
,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
(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
答:原来,人在大声呼喊的时候,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高山上的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的
振动
.如果有一种喊叫声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
相同
,就会形成
共鸣
,积雪层就可能因强烈的振动而崩塌下来.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员的一条戒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2、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落体运动
运动是万物的本性.西方有一句谚语:“对运动的无知,也就是对大自然的无知”.物体
从空中下落的运动,自古以来引人注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正是基于对日常现象的观察,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即物体越重就一定下落得越快,那么将一个重物体和一个轻物体拴在一起让它们下落,应比它们单独下落得更快.为了证实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某学校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教学楼上做了以下实验:先后让三个物体从同一高度释放后都下落到同一水平面上,经过多次测量,得到了下表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物体 小石头 羽毛球 和羽毛球拴在一起的小石块
质量(g) 24 6.5 30.5
下落时间(s) 1.98 3.86 2.13
(1)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了
观察
的方法,他的观点是:
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或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的慢)

(2)由上面的实验,选取第
1
次和第
3
次实验数据尽心对比(填实验序号),可以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落体运动
运动是万物的本性.西方有一句谚语:“对运动的无知,也就是对大自然的无知”.物体从空中下落的运动,自古以来引人注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正是基于对日常现象的观察,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即物体越重就一定下落得越快,那么将一个重物体和一个轻物体拴在一起让它们下落,应比它们单独下落得更快.为了证实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某学校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教学楼上做了以下实验:先后让三个物体从同一高度释放后都下落到同一水平面上,经过多次测量,得到了下表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物体 小石头 羽毛球 和羽毛球拴在一起的小石块
质量(g) 24 6.5 30.5
下落时间(s) 1.98 3.86 2.13
(1)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了
观察
观察
的方法,他的观点是:
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2)由上面的实验,选取第
1
1
次和第
3
3
次实验数据尽心对比(填实验序号),可以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3)请用科学的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摩擦可以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所以,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最常见的是:带静电的物体会吸附灰尘和油污,严重的静电还会干扰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静电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静电,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扬长避短,也能让它为人类服务.比如,静电印花、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和静电分选技术等,甚至在宇宙飞船上也安装有静电加料器等静电装置.
(1)有一天,小李同学双手合掌摩擦了一阵,忽然想到了如下的问题:两个物体摩擦可以起电,我这双手摩擦可以起电吗?如果可以起电,那么,哪一只手该带正电呢?
(2)小芳同学是个非常喜好干净的女孩,有一件事总是让她头疼,当她穿上一些自己喜欢的化纤衣服时,这些衣服很快就会粘上一些灰尘.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3)说说你所知道的利用静电的一些实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在做“探究水结成冰的过程”,这个实验时,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结冰以后体积会怎么变?”
同组的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上一节课,不是做过固、液、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吗?当然减小了”
但也有人反对,“不会吧!应该是变大”
应该谁对谁错呢?
“这好办,在小药瓶中盛满水,放到制冷剂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比原来的水面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不就行了吗?”小刚马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这个办法不错.”大家齐声赞同,立刻动手实验.
结果发现,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
请回答:
(1)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刚铝罐.即刚罐内表层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地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刚罐内与内表面相贴,再把刚罐内罐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刚罐接牢了.使铝膜与刚罐接牢的原因是(
C
C

A、铝膜和刚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接牢了
C、水结冰后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这种现象有何危害?请举例说明.
(4)小明和同学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探究要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