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张宁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已经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40.0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向左移动凸透镜到某一位置,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分析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 解: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0cm-20.0cm=10.0cm,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错误;
C、图乙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或投影仪;故本选项正确;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左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3处挂2个钩码.
(3)实验中得到两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
110.260.1
220.440.2
这两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1的一组数据肯定有错误.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应该是0.6 m.
(4)通过实验探究应该得出的结论是F1L1=F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
(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像和物不能重合.
(3)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4)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不能(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5)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不合理;只从一组数据不能找到普遍规律,至少要测三组以上.
(7)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
(8)请在图2中画出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三班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全班分成7个小组,使用焦距都是l0cm的凸透镜做实验.最后,老师将各组实验的结果画在了下图中.图中1和1′,、2和2′…7和7′分别表示实验时各组的物和对应像的位置.请你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光具座水平放置,位于光具座上的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处于同一高度.
(2)从1、2两组可以看出,当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立的、放大的实像:
(3)由图可知成实像时,当物远离凸透镜,则像靠近凸透镜(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
小变小(填“大”或“小”).
(4)从6、7两组可以看出,凸透镜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我们要看到虚像,眼睛要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填“同侧”或“异侧”).
(5)奶奶用一放大镜看报纸,现要看到的字更大些,请你提出一种方法将报纸适当远离放大镜或将放大镜适当远离报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1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乙(甲/乙)透镜.
(2)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①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②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错误的.
③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用直径不同的凸透镜做实验,测量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如果各次实验测量的点燃时间不等,则猜想3正确.
(3)①如图2图甲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10.0cm.
②如图乙所示的操作,可便于的调整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在透镜的_同一高度 上,以保证烛焰完整的像呈现在光屏的_中央.
③若图中透镜保持在“50cm”刻度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处.则应在_60~70cm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
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上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一束平行光,在离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他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该凸透镜20cm的地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凸透镜30cm以内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
B.离凸透镜30cm以外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
C.离凸透镜30cm以内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
D.离凸透镜30cm以外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一支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则移动另一侧的光屏上能看到一个倒立(填“正立”或“倒立”)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实像”或“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是某种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电路图,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5Ω、10Ω、15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实验中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123
电阻R/Ω51015
电流I/A0.60.30.24
(1)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一组数据存在错误,请判断第3次实验的数据存在错误,正确的数据应该是0.2A.
(2)纠正错误以后,该小组用30Ω的电阻替换15Ω的电阻进行了4次实验,发现实验无法进行下去,你认为判断无法进行实验的依据是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3V,为完成第4次实验,你的解决方案是换用最大阻值大于或等于30Ω的变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英同学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R1为电阻箱,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为3V.

(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原因可能是C
A、电流表断路    B、电压表断路     C、R1断路     D、R2断路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当R1的阻值是2Ω,电流表示数是1.0A,要使电流表示数是0.5A,R1的阻值是4Ω;多次测量后,作出的I-R1图象是图乙中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