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综合实验(可以配图说明):
小雨要验证“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压与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关系”,请完成设计方案.
 器材 太阳能电池板一块、量角器、导线若干、开关、电压表.
 实验步骤①将电压表并联到太阳能电池两极,使电池板与阳光角度为30°,闭合开关,记录电压表示数;
②使电池板与阳光角度分别为60°、90°,重复上述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记录表格
角度/°306090
电压/V

分析 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压可能与太阳板的面积、太阳光的照射强度、太阳光的照射角度等有关;验证“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压与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法,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太阳光照射角度;据此选取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解答 解:(1)验证“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压与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关系”时需要用电压表测量电池板两端的电压,因此还需要电压表;
(2)运用控制变量法验证“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压与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太阳光照射角度,多次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将电压表并联到太阳能电池两极,使电池板与阳光角度为30°,闭合开关,记录电压表示数;
②使电池板与阳光角度分别为60°、90°,重复上述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根据实验需要,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角度/°306090
电压/V   
故答案为:
(1)器材:电压表;
(2)实验步骤:①将电压表并联到太阳能电池两极,使电池板与阳光角度为30°,闭合开关,记录电压表示数;
②使电池板与阳光角度分别为60°、90°,重复上述实验;
(3)实验表格略.

点评 本题所探究的内容有一定的新颖性,解答时一定要把握好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特别要注意哪些量是控制的,哪些量是变化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我们发现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着“白气”,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与“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湿衣服晾干了
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洒在地上的水会变干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增加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通过改变同一木块上的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让木块与钩码一起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滑下的目的是控制不同的球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
小明发现当不同质量的小球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明让一小球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12345
木板倾角θ10°30°53°75°85°
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0.500.400.360.390.43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s-θ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足够的水和一张白纸,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或从中选用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研究(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1)要研究(说明)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2)选用的器材;
(3)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酷暑的傍晚,小聪打开空调后,发现台灯发光变暗.为了探究原因,他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等效代替所有用电器来模拟家庭电路,并用电压恒为3V的电源,根据图所示的电路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1步: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第2步:分别换接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第1步操作;
第3步:计算小灯泡的电功率并记录在表格中.
灯泡电压/V电流/A电功率/W
L12.400.431.03
L22.600.330.86
L32.750.260.72
请你分析实验过程和数据后解答:
(1)由于每次实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都小于电源电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表明电路中导线有电阻,会“分走”一部分电压;
(2)进一步分析可知,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越大,其两端的电压就越低,这时并联在家庭电路值的台灯就越暗;
(3)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台灯发光变暗”的一种方法是尽量选择短而粗的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20 23 26 29 32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M 5.2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M为0.052m;
(3)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化);
②若对应的水柱高为16.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是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同一型号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会一样亮吗?小明在进行电学实验时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实验时,小明将两个型号为“12V 25W”的灯泡L1和L2接到12V电源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并进行如下操作:
①首先,他闭合开关S2,发现两个灯泡一起亮,亮度相同;
②接着,他再闭合开关S1,发现灯泡L1因短路而熄灭,灯泡L2变得更亮;
③等到L1熄灭一段时间后,他又断开S1,发现L2的亮度逐渐减弱,而L1逐渐亮起来,过了一会儿两个灯泡达到一样的亮度.
为什么步骤③中会出现这种有趣的
现象呢?小明猜想可能是
A.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后,造成灯丝电阻变化所致
B.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化后,造成灯丝温度变化所致
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取其中一个灯泡,重新设计电路,将开关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了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灯泡中的电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123456789
U/V012468101112
I/A00.710.941.271.551.801.952.032.08
(1)小明很快排除了猜想A,因为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2)分析表中数据,计算出第五次和第八次灯丝的电阻分别是3.87Ω、5.42Ω,
(3)在操作③这个步骤中,为何开关S1刚断开时,L1较暗而L2较亮?请作出合理的解释.
(4)在操作③这个步骤中,当两个灯泡亮度相同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多少?
(5)乙、丙两个电路均可用来测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值,小明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实验时采用的应是乙、丙中乙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我市泰顺盛产板栗,板栗加工厂通常采用“低压法”去壳:在2千帕低压条件下,将板栗加热到一定温度,板栗内的水分汽化,短时间内无法逸出,致使壳内外存在很大的气压差,使外壳爆裂实现去壳.某科研小组想研究板栗用“低压法”爆壳时,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图甲是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过程如下:
①准备实验板栗若干份,每份2千克.
②设置爆壳箱内气压恒为2千帕,分别在60℃、65℃、70℃、75℃和80℃的温度下对5份实验板栗进行爆壳,每次爆壳时间均为60分钟,记录爆壳数并计算爆壳率.
③重复步骤②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板栗的形状、板栗的新鲜度(写出2点).
(2)分析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爆壳箱内气压一定时,温度越高板栗的爆壳率越高.
(3)查阅资料得知:板栗壳内外气压差越大爆壳率越高,同时壳内气体更易逸出.科研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取2千克实验板粟,先在气压恒为101千帕、温度恒为80℃的条件下预热30分钟,然后立刻放入气压恒为2千帕、温度恒为80℃的爆壳箱中进行30分钟爆壳,多次实验发现平均爆壳率上升为90%.请解释其原因:101千帕远大于爆壳箱内的气压,板栗在101千帕下预热时壳内产生的水蒸气漏失少;当将预热好的板栗放入爆壳箱时,板栗壳内外的气压差变得更大,从而提高爆壳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明学习有关知识后,认识到家庭电路使用的交流电每秒钟完成50个周期性变化,经查阅资料知,这是描述交流电特征的一个物理量,叫做频率,用字母f表示,单位是赫兹(Hz),即家庭电路所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为探究某电学元件X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提出以下两点猜想:
①可能跟交流电的电压有关,②可能跟交流电的频率有关.为验证猜想,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用下图电路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并完成以下问题:
次数电压U/V频率f/Hz电流 I/A
10500.1
20500.2
201000.4
(1)为研究猜想①应选用①②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这两组数据,可得出在频率一定时,流过X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正/反)比的结论;
(2)在物理学中用物理量Z=$\frac{U}{I}$来定义电学元件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你认为Z的单位是Ω,分析表中数据可知,Z与$\frac{1}{f}$($\frac{1}{频率}$)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