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图12(a)所示实验装置的名称为 (4) ,可用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图12(b)、(c)为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 (5) 的关系。若利用图(c)、(d)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则应在图(d)容器中倒入 (6),并将橡皮膜置于液体中的深度与h (7)(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徐汇区二模)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长方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长方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实   验   序   号 1 2 3 4 5 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4.0 6.0 8.0 8.0 8.0 8.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0 0 0 2.0 4.0 6.0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表二 液体B
实   验   序   号 7 8 9 10 11 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5.6 7.8 10.0 10.0 10.0 10.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0 0 0 2.2 4.4 6.6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7.6 19.8 22.0 24.2 26.4 28.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与3或7、8与9
1、2与3或7、8与9
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长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10、5与11或6与12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长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长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
(a)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
;(b)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不同;密度越大、压力差越大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不同;密度越大、压力差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6?南京二模)小华想用“伏安法”测串联在电路中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在这个实验中,使用了滑动变阻器,其主要作用是
改变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改变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图(a)是本实验的实物部分连接图,请用实线代替导线完成正确连接.

(2)电路连接后,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
A(或C)
A(或C)
端.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读数,接下来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电池是否电已耗光(或各接线处是否连接完好)
检查电池是否电已耗光(或各接线处是否连接完好)
(电表完好);排除故障,再次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压表摆动出现了如图(b)所示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压表的使用上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横线上:
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4)当他们进行正确实验时,测出了若干组电压值和电流值.下表是其中的三组数据和由它们计算的结果.在图c的坐标中,已描出一些电压值和电阻值所对应的坐标点,请将表格中的三组电压值和电阻值在坐标中描点,并根据你描出的点和已给出的点,画出定值电阻的R-U图线.
 项目  电流I/A  电压U1/V  电阻R1
 次数
 1  0.09  1.1 12.2 
 2  0.15  1.8  12.0
 3  1.19  2.5  12.1
 电阻的平均值  R1=12.1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6?上海)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实   验   序   号 1 2 3 4 5 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4.0 6.0 8.0 8.0 8.0 8.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2.0 4.0 6.0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表二 液体B
实   验   序   号 7 8 9 10 11 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5.6 7.8 10.0 10.0 10.0 10.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2.2 4.4 6.6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7.6 19.8 22.0 24.2 26.4 28.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与10、5与11或6与12
4与10、5与11或6与12
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与F1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0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与F2的差值,分别为20.0牛、20.0牛、20.0牛和22.0牛、22.0牛、22.0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
错误
错误
,乙同学的分析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焦距
焦距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是光具座,B是光屏,C是蜡烛,D是凸透镜.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3)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
光屏
光屏

(4)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
焦距
焦距
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5)如果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当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应从
光屏
光屏
(选填“光屏”或“烛焰”)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6)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
60~70
60~70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
不能
不能
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7)为进一步找出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像距、物距及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某同学用焦距f=10厘米的凸透镜和3厘长的发光管,进行多次实验,测得物距、像距和成像的大小,填入下表中.
表:
实验次数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光屏上成像长度(厘米)
1 12 60.0 15.0
2 15 30.0 6
3 30 15 1.5
4 35 14 1.2
(A) 分析表中
1、2、3、4
1、2、3、4
的数据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B) 分析表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数据,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光屏上成像长度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成的像就越小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成的像就越小

(C) 该同学还想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实像时,成像大小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除了能完成上面实验的器材之外,还需要增加的实验器材是
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测量时,所预设的数据应满足的条件是
物距必须都要大于凸透镜的焦距
物距必须都要大于凸透镜的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
(1)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数据如表: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12.0 12.0 等大
第二次 15.0 15.0 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3)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4)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
 

(5)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
 
(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6)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
 
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7)蜡烛B无法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