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分析 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波长极短的超声波可用来进行医疗检查.

解答 解:
A、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对话,需要利用无线电交流,故A错误;
B、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医院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探查人体内部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点,注意区分音调和响度,能够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利于分析和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建筑工地上工人要铺设管线.一名工人在悬空的长的空铁管的一端用铁锤敲击一下铁管,另一名工人在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磁现象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有的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请你举例说明磁现象对生活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把一个凸透镜正对阳光,在镜下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这点叫焦点,某同学在测该透镜的焦距f时,用太阳光垂直照射该透镜,另一侧白纸上出现一个较大的光斑,测得光斑到透镜距离是L,他得出该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他的判断不正确(选填“正确”、“不正确”),理由是光斑可能是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拉力做功1min,拉力的功率又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亮的实验小组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他们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两个可能的原因: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或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2)如图a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3)小明同学按计划将蜡烛依次置于上图b所示的a、b、c、d、e五点进行探究.在蜡烛置于c点时,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蜡烛置于a点时,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蜡烛置于e点时,蜡烛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蜡烛置于c点时,光屏上像最大;蜡烛置于b点时,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
(4)如图b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至5cm刻线处,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照相机(填一种光学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5)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D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
C.像全部消失          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
(6)小芳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在白色不透明方格板上代替烛焰作为光源,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用“F”替代蜡烛做实验的好处是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按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1所示,在斜面上静止一个烧杯,一小球悬浮在杯内的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2)某剧组为拍摄节目,设计了如图所示拉力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ABO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2中画出:①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 ②杠杆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
(3)请在图3中画出使用该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时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2)如图甲,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
(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中所示,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是探究杠杆平衡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实验得到的结论是F1×L1=F2×L2(用字母符号表示).
实验次数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0.51015
20.5151.55
31.520310
4220410
(4)小红调节好杠杆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后,不应调节平衡螺母,应通过加减钩码或改变钩码悬挂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5)图丙中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每个钩码受到的重力是0.5N,则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的拉力是1N;拉着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并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