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的底面积为50cm2,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80g,现将质量为300g的小球放入溢水杯中,小球静止时沉到杯底,且从溢水杯中溢出了120g的水,如图乙所示,(g取10N/kg)求:
(1)图甲中,溢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图乙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3)小球的密度.

分析 (1)小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p=$\frac{F}{S}$求出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力;
(3)根据排开水的质量,求出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小球的体积,由公式ρ=$\frac{m}{V}$计算出小球的密度.

解答 (1)溢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G=mg=480×10-3kg×10N/kg=4.8N;
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
p=$\frac{F}{S}$=$\frac{4.8N}{50×1{0}^{-4}{m}^{2}}$=960Pa;
(2)根据阿基米德,小球受到的浮力:
F=G=mg=120×10-3kg×10N/kg=1.2N;
(3)由ρ=$\frac{m}{V}$得,小球的体积:
V=V=$\frac{{m}_{排}}{{ρ}_{水}}$=$\frac{120g}{1g/{m}^{3}}$=120cm3
则小球的密度:
ρ=$\frac{m}{V}$=$\frac{300g}{120c{m}^{2}}$=2.5g/cm3
答:(1)图甲中,溢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960Pa;
(2)图乙中,小球受到的浮力为1.2N;
(3)小球的密度为2.5g/cm3

点评 本题是有个浮力和压强的综合计算,主要考查了固体压强以及浮力、密度的相关计算,难度适中,能够判断出小球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是关键,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电磁波
在中国科技馆主展厅二楼A厅有一个介绍电磁波大家族的地方,如图所示.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放出的电磁波波长就越短. 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除光波外,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
早在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
随后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898年马可尼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按照频率的不同可以被分成不同类型.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广泛用于广播、通讯等领域,其后依次是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接触的各种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性质、功用各不相同,在通讯、科研、工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
同时,电磁波辐射是近三、四十年才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现在人们对电磁辐射仍处于认识和研究阶段.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不易察觉,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疑虑.另外,有些关于电磁辐射的报道不太客观、缺乏科学性,导致了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一般地说,判定电磁辐射是否对居住环境造成污染,应从电磁波辐射强度、主辐射方向、与辐射源的距离、持续时间等几方面综合考虑.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破坏.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或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的科学家是赫兹.
(2)电磁波的波长与温度有关.
(3)使用手机应注意减轻电磁波辐射带来的危害,请你写出两点建议
(A)少用;(B)远离身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有一个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0.8m2,高2m,密度0.7×103kg/m3(g=l0N/kg).
(1)未向池内注水时,圆木对池底的压强为多大?
(2)向水池内注水,在水位到达1m时圆木对池底的压力为多大(假定在注水时圆木始终处于竖立状态,圆木与池底也不紧密接触)?
(3)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2m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如图,重为1.6×104N的轿车,行驶过一段水平路面后,再以9.6×104W的功率匀速驶上与水平地面成30°角的斜坡,已知斜坡长100m,斜坡的机械效率为80%.求:
(1)轿车驶完这段斜坡时,克服重力做的功;
(2)轿车爬坡时的牵引力;
(3)轿车爬坡时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盛水容器的示意图,容器口的橡皮塞中插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与玻璃管之间、橡皮塞与容器口之间都是密闭的,玻璃管内的水面恰好与下端管口相平.打开阀门K,水流出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用物理知识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中学生近视率达到90%以上,这引起小明等同学的兴趣,为了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小明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水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性质为倒立、缩小、实像;它的应用照相机(写一个光学仪器).当向水凸透镜内注人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凹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得像成在视网膜前方的缘故.(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小明用两节干电池测量定值电阻Rx(电阻约为10Ω),检查仪器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如图甲所示,图乙是他连接的一部分实验电路,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针对图甲的问题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对电流表进行调零;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3)他按照上述要求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立即有较大示数,实验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调到最大阻值处.改正错误后,他改变Rx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两次测得的电阻值分别为R1=10.1Ω,R2=10.2Ω,第三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6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根据以上三次实验数据,最后得出Rx=10.1Ω;
(4)在不改动原电路的情况下,还能完成的电学实验是测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教材中的两个自制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细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液体温度的变化
B.图乙细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大气压的变化
C.图甲的原理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图乙的原理是热胀冷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小明发现自己最近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老师告诉他可能患上了“近视”眼病,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这就是热岛效应,人们修建人工湖、喷水池,主要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