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2,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3,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v1=v2=v3 B.v3>v2>v1 C.v1>v2=v3 D.v1>v2>v3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有一种测量人的体重和身高的电子秤,其测体重部分的原理图如图11中的虚线框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踏板和压力杠杆ABO,压力传感器R(电阻值会随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的可变电阻),显示体重大小的仪表A(实质是电流表)。其中 AO:BO=5:1,压力传感器只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6Pa,且已知压力传感器R的电阻与所受压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压力F/N | 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 |
电阻R/Ω | 300 | 270 | 240 | 210 | 180 | 150 | 120 | ... |
设踏板和杠杆组件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接通电源后,压力传感器两端的电压恒为4.68V,取g=10N/kg。请回答:
(1)该秤零起点(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刻度盘多少毫安处?
(2)如果某人站在该秤踏板上,电流表刻度盘的示数为20mA,这个人的体重是多少?
(3)若压杆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接触面积是2cm2,则该秤的最大称量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年轻时有一次访问德国,当地一名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相距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一条狗,狗每小时走4千米,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
(A) 50千米 (B)40千米 (C)30千米 (D)2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连云港市正在建设的“BRT”系统,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快速公交系统,它具有专用的车道和站点,有利于中心城区各项功能的向外辐射和向心聚焦.
(1)已知从起点海州站到终点墟沟站的距离约为34km,若“BRT”专用车的平均速度80km/h,求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
(2)目前,由于堵车现象严重,再加上红绿灯较多,该路段开轿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仅约40km/h,该系统运行后,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多少分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 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的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
A.20米/秒 B.25米/秒 C.30米/秒 D.40米/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