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相同漆包线和铁钉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依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磁铁甲的下端为______极(填“南”或“北”)
(2)根据图示的情景可知,电磁铁__________(填“甲”或“乙”的磁性较强,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__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实验发现被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是分散的,其原因是大头针被磁化,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电池使用说明中有一条提出:“请一次性更换所有电池,以免新旧电池混用”.他想新旧电池混用和不混用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做了如下探究,他用一节新电池代替图中原来的电源,闭合开关后,用电压表测出电路的总电压,并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记录在下表中,然后再分别把两个新电池、一新一旧电池串联起来,替换原来的电源,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串联的一新一旧电池给电路提供是电压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节新电池提供的电压,原因是: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用一新一旧电池供电的电路中,废旧电池相当于在以一节新电池为电源的电路中串联了一个__________,所以新旧电池混用,废旧电池会消耗新电池的部分能量.
【答案】 增大 北 乙 越多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小于 电阻
【解析】(1)由图可知:甲乙串联,乙的匝数比甲的多,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依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磁铁甲的下端为北极.
(2)根据图示的情景可知,乙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比甲的多,所以乙电磁铁的磁性强.由此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大头针被电磁铁吸引后被磁化,同一端的磁性相同,同名磁极互相排斥,所以下端是分散的.
(3)从表中可以看到:串联的一新一旧电池电路提供的电压小于一节新电池提供的电压,这是因为在用一新一旧电池供电的电路中,废旧电池相当于在以一节新电池为电源的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电阻,所以新旧电池混用,废旧电池会消耗新电池的部分能量.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发现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所示,他猜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发光体AB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个发光体AB实验,且保持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为8cm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实验次数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1)小孔成像的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现象不相同_____
A.林间笔直的光柱 B.月食 C.彩虹的形成 D.手影的形成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 2 中画出 h 与 s 的关系图象_______.
(3)当半透明纸距小孔 12cm 时,像的高度是__cm.
(4)在第④次实验时,半透明纸上像的高度与发光体AB的高度_________(相等/不相等)
(5)为了进一步探究“像的大小与发光体离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如图甲是小明实验装置,合理装配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铁杆A和温度计 ③铁夹B和试管 ④铁圈C和石棉网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__,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冰的_______变化.
(3)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
(4)如图乙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_℃.
(5)如表是小明设计的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中(a)和(b)两处应填的内容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
(a) | … | ||
温度/℃ | … | ||
(b) | … |
(6)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冰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冰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冰的熔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小楠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9甲所示。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实验器材: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开关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两只:R1(5Ω 0.5A)、R2(10Ω 0.5A),导线若干。
(1)本实验的原理是 ;
(2)为了能完成该实验,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选填“R1”或“R2”);连接实验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 ;
(3)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4)若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楠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约为6V,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A.小灯泡处短路
B.电流表断路
C.小灯泡处断路
D.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5)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同时观察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罝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都变B. 都不变
C. 甲变,乙不变D. 甲不变,乙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________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________________。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该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________相同。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
(4)若用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________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 是读数过程,B 是读取的温度.
①A 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__.
②B 图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 C 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自上 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________.
(3)如图 D 中图________所示是在沸腾前的现象,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杯中出现的气泡内 主要是__________(空气/水蒸气),这些气泡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杯中底部的水温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上部的水温.
(4)当水温上升到 80℃时.每隔 0.5min 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E).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
(5)小明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象,最合理表示其温度T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的是(______).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m/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入冬以来,我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交警部门提醒广大市民:雾天行车不能开远光灯,而应该打开雾灯.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远光灯照射角度偏向上方,照射出来的平行光线打在浓雾中,反射光会杂乱无章的射向不同方向,导致车头形成白茫茫的一片,无法看到前方物体.这种反射叫____,此时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防雾灯分前雾灯和后雾灯(标志如图所示),其中后雾灯一般为比尾灯更明亮的红色,这是利用了红光____(选填“易穿透”或“易反射”)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