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小华有一架“傻瓜”相机,照相时不能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能调节像距,他从说明书中了解到:相机镜头的焦距是35mm,拍摄时景物应在3m以外.对此,小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就不需要调节像距了呢?于是他查到了该相机镜头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数据如表.
物距/m1.01.52.02.53.03.54.04.55.05.56.0
像距/cm36.2735.8435.6235.5035.4135.3535.3035.2635.2335.2135.20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简单说明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不需要调节像距的理当物距大于3m时,随着物距的增加像距基本不变.
(2)请在坐标纸(如图所示)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可以看出,像距与物距的变化关系是:随着物距的增大像距减小得越来越缓慢.

分析 (1)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2)利用数学描点法描点然后连线.
(3)通过物距和像距数据进行分析结论.

解答 解:(1)物距小于3m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比较明显;物距大于3m时,物距减小,像距基本不变.在照相机不能调节像距,拍摄时景物应在3m以外.
(2)用数学的描点法描出(1.0,36.27)、(1.5,35.84)、(2.0,35.62)、(2.5,35.50)、(3.0,35.41)、(3.5,35.35)、(4.0,35.30)、(4.5,35.26)、(5.0,35.23)、(5.5,35.21),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3)由图象知曲线越来越平滑,物距越大像距变化越来越缓慢.
故答案为:(1)当物距大于3m时,随着物距的增加像距基本不变.
(2)图象如图:

(3)随着物距的增大像距减小得越来越缓慢.

点评 (1)利用数学描点法能描绘图象,根据图象进行分析像距随像距的变化规律.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明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有何特点”,就自制了一个学具.
他在一个塑料“可口可乐”饮料瓶的侧壁上开一个圆孔,用胶水将一块橡皮膜粘贴在圆孔上,并将水倒入瓶内,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如右上图甲);此现象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将可乐瓶浸入一个盛水的水槽中,当瓶内外水面相平时,橡皮膜变得既不凸出也不凹进(如右上图乙);接着小名又将瓶子浸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且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此时橡皮膜变为向内凹陷(如右上图丙).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对丙图中的现象的合理解释是在橡皮膜处,瓶外液体压强大于瓶内液体压强;若在图乙中,保持可乐瓶内外的液面相平,要使瓶的橡皮膜向外凸出,应当将乙图水槽中的水换作密度比它小(填“大”或“小”)的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不计绳子摩擦,物体A重100N,物体水平向左运动时受到摩擦力fA=10N,则拉力F=5N,如果物体A速度为2cm/s,则动力作用点移动速度为4cm/s,运动时间为10秒,动力F作用点做功为2J,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2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密度均匀的直尺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是全尺长的三分之一,当B端挂5N的重物G时,直尺的A端刚刚开始翘起,如图所示,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绳及滑轮重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若已知F=30N的拉力可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那么,下列所求物理量正确的是(  )
A.可求物体重90NB.可求物体重60N
C.可求物体受的摩擦力为90ND.可求物体受的摩擦力为6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并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随着实验的进行,细心的同学会观察到随着蜡烛的不断燃烧,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不断的上移(填“上”“下”、“左”或“右”).
(3)小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处(或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4)小红同学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的像后,用不透明的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则光屏上的像是(填“是”或“不是”)完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凸透镜.
(2)在ABC三处放好对应的器材后,在点燃蜡烛后(选填“前”或“后”),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光屏、透镜、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改变凸透镜位置,蜡烛应向左移动.(填“左”或“右”)
(4)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蜡烛的长度会变短,我们看到刚才位于光屏中心的像会出现在光屏的上方(选填“上”或“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学习电学时,小东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做了不少实验,其中电阻R可选用阻值分别为10Ω、20Ω、30Ω的定值电阻.

(1)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小东先把10Ω的电阻连入电路,闭合开关,把电流表的读数填在表格中,然后把10Ω电阻分别换成20Ω、30Ω电阻,将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到表格中(如表).小东做法中的错误是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
电阻R/Ω102030
电流I/A0.30.20.15
(2)小东在实验中又收集了实验数据如表,请你把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成图象并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的电流与电阻成正比.
次序123
电压(V)2.04.06.0
电流(A)0.10.20.3
(3)在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小东根据电路图连接的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实验中小东测得的结果如表(c),由此可以判断,小东同学选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9.9Ω(要求保留-位小数).
实验序号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1 1.5 0.16
 2 2.5 0.25
 3 3.5 0.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探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两节干电池、定值电阻R(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导线若干.小明在实验时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①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起到保护电路元件安全和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进行多次测量的作用;
②闭合开关S,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为3V,此时,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R处断路;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①小明先将R﹦10Ω的电阻接入,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记下电流表示数;接着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把R换为15Ω的电阻时,应向A(填“A”或“B”)方向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为2.5V,同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②根据多次测量数据描绘出电流随电阻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小明由图象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若继续使用该实验电路,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有伏安法测电阻(只要求填写一个实验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