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小华是班里有名的“物理迷”,他爱观察,勤思考.一天,妈妈到超市购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他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1)豆浆机电源线的插头有三个脚,如图1所示,其中稍长些的脚是把豆浆机的金属部分与大地相
连接.
(2)当香喷喷的豆浆打好后,王聪打开豆浆机,如图2所示,他只闻到香味却看不清楚豆浆.他能闻到香
味的原因是什么?

(3)豆浆机铭牌上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提示:这时还没有开始煮豆浆),通过豆浆机的电流是多少?
额定电压220V
额定频率50Hz
电动机额定功率180W
电热器额定功率850W
(4)王聪粗略想测算一下豆浆机电热器的加热效率大约是多少.于是,他把80g大豆和1500g清水放入豆浆机中,测出其初温为20℃.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当电热器加热的总时间约12min时豆浆沸腾,测其温度为100℃.设豆浆的比热容大约等于水的比热容,请你帮他计算豆浆吸收了多少热量?豆浆机电热器的加热效率大约是多少?c=4.2×103J/(kg•℃)

分析 (1)稍长些的脚与豆浆机的金属外壳相连,当插入三孔插座时,就将豆浆机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以防触电;
(2)因为豆浆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能闻到香味;因为王聪戴着眼镜,豆浆机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所以看不清豆浆;
(3)由参数表找出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P=UI求电动机工作的电流:
(4)求出豆浆的质量,知道豆浆的比热容约等于水的比热容,知道豆浆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求吸收的热量有用能量);利用W=Pt求消耗的电能(总能量),再利用效率公式求电热器的加热效率.

解答 解:
(1)豆浆机电源线的插头有三个脚,其中稍长些的脚是把豆浆机的金属部分与大地相连接;
(2)只闻到香味,是因为豆浆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看不清豆浆是因为豆浆机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
(3)因为P=UI,
所以电动机的电流:
I电机=$\frac{{P}_{电机}}{{U}_{额}}$=$\frac{180W}{220V}$=0.82A;
(4)豆浆吸收的热量为:
Q=cm(t2-t1)=4.2×103J∕(kg•℃)×(1.5+0.08)kg×(100℃-20℃)=5.31×105J,
因为P=$\frac{W}{t}$,
所以电流通过电热器做的功:W=Pt=850W×12×60s=6.12×105J,
电热器的加热效率:
η=$\frac{{Q}_{吸}}{{W}_{电}}$=$\frac{5.31×1{0}^{5}J}{6.12×1{0}^{5}J}$×100%≈86.8%.
答:
(1)大地;
(2)豆浆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电动机的电流为0.82A;
(4)电热器的加热效率为86.8%.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知识、分子的运动、液化现象、热量的计算、电功的计算、效率的计算,虽然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要细心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下列各种情况中放出热量一定相等的是(  )
A.两个物体初温相等
B.两个物体降低了相等的温度,但末温不等
C.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降低的温度相等但初温不一定相等
D.两个物体的初温相等,末温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小丽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小丽把杠杆支在支架上,静止时如甲图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2)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3)如乙图所示,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丽在杠杆上B点处挂2个钩码,在A点处挂3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合理/不合理);这是因为实验次数太少,不能得到普遍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100s内将重为4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10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2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
A.F做的功大于F做的功B.F做的功小于F做的功
C.F做功的功率小于F做功的功率D.F做功的功率等于F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过程中,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后,该同学做如下步骤:
步骤1:保持定值电阻R的阻值不变,闭合开关S后,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如2V、4V、6V,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电压下的电流表示数,比较每次电流表的示数是否成整数倍的变化.
步骤2: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数倍的变化,如5Ω、10Ω、15Ω,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表的示数,比较每次的电阻值与电流值的乘积是否相等.
(1)“步骤1”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2)当某同学在按“步骤2”做时,选一个“5Ω”的电阻,测得电流表示数为0.2A,当换“10Ω”来做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不是0.1A(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你认为电流表的读数将会是大于(填“大于”或“小于”)0.1A,变阻器滑片应该向右移动(选填“左”、“右”).
(3)闭合开关S后,该同学发现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值,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短路(或电阻R断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抄,其中准确的是(  )
A.热量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
C.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得出的结论为“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D.6V3W和6V6W的两灯泡串联在6V的电源上时6V3W的灯泡发光较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1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会看到上面的空气瓶很快地变为红棕色,同时发现下面瓶内的颜色变浅,这说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物理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如果将上面的装置如图2所示倒置再抽去玻璃板,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但是我们常用前一种方法来证明扩散现象,因为前一种方法不会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而对实验造成影响,可信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1所示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所用实验器材是:电源(6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电阻箱(0~999.9Ω)、滑动变阻器(40Ω 2A)、开关、导线若干.
表一:
序号电压U/V电流I/A
11.00.20
21.50.30
32.00.40
表二:
序号电阻R/Ω电流I/A
150.40
2100.20
3200.10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见表一.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5Ω;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关系.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调节电阻箱,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相同,读出电流值,所测得几组数据见表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2V;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关系.
(3)请根据表一中数据在图2中画出电阻R的U-I关系图象.
(4)在许多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有以下两种:
A.是为了从不同情况中找到普遍规律;
B.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你认为在本实验中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A;“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B(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和内电阻,要求尽量减少实验误差.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图1中的甲(选项“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