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车轮处装有滚珠轴承
B.
轮胎上印有花纹
C.
刹车皮采用橡胶材料
D.
 脚蹬表面凸凹不平

分析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 解:
A、车轮处装有滚珠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的,符合题意;
B、轮胎上印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C、刹车皮采用橡胶材料,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脚蹬表面凸凹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问题,学以致用,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个滑轮组在40s内将重600N的木箱从地面匀速吊上4m高的阳台,所用的拉力为22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木箱匀速上升的速度;
(2)动滑轮的重力;
(3)若工人的体重是600N,工人的臂力可以达到700N,那么所提的货物的最大重量是多少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断开状态,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多次改变所用干电池的节数,他是为了改变同一(选填“同一”或“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所示,小明学习好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想亲自再次经历一下实验细节.
(1)小明采用甲图所示的方法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实验前,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实验时,小明将凸透镜放在图乙35cm刻度处,光屏中可呈现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仅移动凸透镜,光屏中能(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4)如果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不改变光屏的位置,像呈现在光屏的左(选填“左”或“右”)侧,与近视(选填“近视”或“老花”)眼看物体的情形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在“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液体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62g,已知小烧杯的质量为14g,然后,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液体密度值偏大(选填“大”或“小”),原因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内壁粘有少量液体,并不能倒干净,测得的液体体积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图中杠杆在A端受力F,能表示力F的力臂的是(  )
A.OA段B.AC段C.OC段D.OB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辉认为“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粗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越大”.水平桌面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带滑轮的木板,一个大小适中的木块,以及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几张砂纸、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目数”代表着砂纸的粗糙程度,“目数”越低砂纸越粗糙.现有图1所示的砂纸的规格是500目、1000目、2000目、3000目.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在图2的装置上设计实验证明此观点.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评价标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如图,将分别与丝绸、毛皮摩擦过的两带电棒相互靠近,发生图示情况,该现象表明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再把其它各种带电物体分别靠近图中悬挂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推理得:自然界中只有2种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电压,电路中就有电流
B.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它的电阻越小
C.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
D.导体两端电压越大,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