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向前再走几步并将镜头后缩B.向前再走几步并将镜头前伸
C.向后退几步并将镜头后缩D.向后退几步并将镜头前伸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说明此时的像太大,因此要采取措施使凸透镜成的像减小,由此入手解决此题.

解答 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中,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物体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并且像距离凸透镜越来越远.
因此要使此时的像减小,就要使凸透镜逐渐的远离树木,即照相机远离树木,故应向后退几步.同时,还要减小像距,即将镜头后缩.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C的方法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主要要求之一.本题是捕捉了生活中照相的情景,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所示,工作中的四冲程汽油机正处于做功冲程,该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单摆从A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随后,我们会看到摆球会在C点左右摆动,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静止于C点.在摆动的摆动过程中,摆球所具有的机械能(  )
A.不变B.减少C.增加D.周期性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
(2)如图是某小组实验过程中实验装置.指出其中一处错误:温度计玻璃泡触到烧杯壁.
(3)如表是另一小组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95℃,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时间/min
8
91011121314
温度/℃96979895989898
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98℃,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写出一种即可).
(5)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①(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少实验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立竿见影”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有时教室里的黑板“反光”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照在黑板上发生镜面反射的缘故.电影厅里的观众可从不同位置看清荧幕上的画面,则是由于光照在荧幕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同学想利用浮力知识来判断奶奶买来的实心银条是否是纯银的.于是他找来了弹簧测力计、水、杯子和细线,进行了如下操作:用细线将银条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缓慢将银条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并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图象.
(1)小明忘记标注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轻帮他分析该物理量是拉力(选填“重力”、“浮力”或“拉力”).
(2)由图象BC端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图象CD端可知,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3)通过计算可知该银条是(选填“是”或“不是”)纯银的(ρ=10.5×103kg/m3).
(4)在将银条逐渐放入水中直至全部浸入的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逐渐增大;银条全部浸入后(不碰底)与放入前相比杯底受到的压力增加了0.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单位换算:0.8A=800mA,0.2mV=2×10-4V,4kΩ=4×103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选填“正电”或“负”)电.如图所示,将该玻璃棒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带同种(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作出AB在镜中成的像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