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在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 根据对微观与宏观世界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逐一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 解: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所有星体都在运动,恒星也不是绝对不动的,故A说法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两物体带上不同的电荷,故B说法正确;
C、在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列是: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选项中的说法搞反了,故C说法错误;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而不是引力,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是围绕微观与宏观世界的了解,对粒子与宇宙的认识等,属基础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有一个小铝球,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铝球是否空心的,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利用了身边的天平和杯子,测出了这个铝球的密度,并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
步骤如下:他用天平测出了杯子的质量为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0g,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是54g,将这个小铝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测得总质量为204g;
①请你计算出小球的体积.
②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密度.(ρ=2.7×103kg/m3,ρ=1.0×103kg/m3
③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球,如果是,空心部分有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甲所示是电动传送机,传送带斜面长L=15m,与水平地面成θ=30°,每袋货物质量m=30kg;若货物传送过程中不打滑,传送带上的货物间距离均为d=1m,货物上行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传送一袋货物所做的额外功是W′=750J,取g=10N/kg.求:

(1)传送机运转时货物的运动速度v;
(2)传送机匀速传送一袋货物所做的有用功W;
(3)传送机工作时的机械效率η;
(4)从传送机开始运转到第20袋货物刚要放上传送带的时间内传送机所做的总有用功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小明同学坐京沪高铁从北京到上海的路途中,透过中空车窗看到窗外“景色”,“景色”是由于折射形成的虚像;“景色”瞬间从眼前飞奔驶去,他选取的参照物是列车(或自己),“景色”静止不动,他选取的参照物是地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热水器的电路图.电热丝R1的阻值为44Ω,R2的阻值为2156Ω,电源电压恒为220V,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求:
(1)只闭合开关S1,电热水器处于保温(选填“保温”或“加热”)状态,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2)同时闭合开关S1、S2,通电5min,能使5kg水的温度升高10℃,则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此状态下,该电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一辆总质量为10t的车子在一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min运动了12km,其速度为72km/h;若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2倍,发动机功率为4×105 W.然后又以2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min,此时受到的阻力为2×104N;与前10min相比车子机械能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车轮子经过一小凸起路障时,车子对路面的压强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之间的距离,使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可以看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用直尺测出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即为焦距,甲凸透镜焦距为5.30cm.乙凸透镜焦距为10.0cm.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空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你背着书包沿水平路面上学,书包越重,学校越远,你对书包做功就越多
C.一台机械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机械效率也越大
D.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消耗的电能就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某物理教科书的封面.如果把它放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图中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