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进入冬季后,石家庄市区连续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其中霾是微粒悬浮形成的,而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而出现的,太阳出来后,雾会自动消失,这是因为小水珠吸热蒸发.太阳发出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分析 (1)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紫外线的作用有:①化学作用:消毒杀菌;②生理作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③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光,例如验钞机.

解答 解:
雾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浮游在地面附近空气层中形成的.
太阳出来后,雾不久就消失了,这属于小水珠吸热汽化(或蒸发)现象;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故答案为:液化;小水珠吸热蒸发;紫外线.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此题同时考查了紫外线的作用和危害,在生活中要避免过度的紫外线照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由于得到(“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负电.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与作业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发现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负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有一重为G的实心长方体A,如图所示,将它一半浸入水中,细绳上的拉力为F,剪断细绳,物体全部浸没且沉入水底,容器中无水溢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为(  )
A.G+FB.G-FC.FD.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潜水艇浮出海面时的排水量是1545t,潜行时的排水量为2060t.求在海面时,艇身在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的体积各是多少?为了使它潜入水中,需要吸进多重的水才行(g取10N/kg  ρ海水=1.03×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是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而成像的
D.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不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工人用240N的拉力,在15s的时间内,将重600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m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18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直流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将一张可以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在平面镜上垂直放置,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有此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法线不是(填“是”或“不是”)实际存在的光线,当入射光线沿法线ON入射时,入射角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推理(填“实验”、“推理”或“实验加推理”)得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