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有一个特殊结构的元件(如图所示),由A、B两部分组成,被封闭在透明的玻璃壳内,a、b为两个接线柱.某学生为了研究A、B两部分的电学特性,通过查阅资料,得知A是一个定值电阻,

  其U-I值如下表:[表33]

  B是一种由特殊金属丝制成的导体,该元件的额定电压是7伏.为了既不破坏元件的结构,但又能测定B的额定功率,他使用图所示的器材,测得一组该元件的U-I值(如图所示)后,利用这些数据测出了B的额定功率.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

用笔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的器材连接成一个测量元件的U-I值的电路

(2)

请利用[表]和图c求出B在正常工作时的额定功率P

答案:
解析:

(1)

(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9~26期 总第175~182期 沪粤版 题型:048

“液体镜头”新受宠:

  移动电话、手提电脑和微型监视应用等都对集成的变焦镜头有特殊的需求,而在很小的空间里集成具有很强变焦能力的传统镜头基本是不可能的.不过,目前满足这种应用需求的液体镜头开始浮出水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液体镜头(如图所示),它通过改变厚度仅为8 mm的两种不同的液体交接处月牙形表面的形状,实现焦距的变化.这种液体镜头相对于传统的变焦系统而言,兼顾了紧凑的结构和低成本两方面的优势.

  传统的变焦镜头是通过调整两个固定焦距的镜头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变焦.而液体镜头则通过改变液体的压力来调整焦距.这样设备可以在一个很小的固定距离范围内实现变焦系统.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的试验,这种液体镜头非常容易批量生产,而且成本将大幅度下降.

(1)

“液体镜头”与人眼相似,是通过改变厚度仅为8 mm的两种不同的液体交接处月牙形表面的形状,从而实现焦距的变化.结合人眼观看远近不同物体时晶状体的变化,下面说明正确的是

[  ]

A.

看远处物体时,液体镜头变厚,焦距变小

B.

看远处物体时,液体镜头变薄,焦距变大

C.

看近处物体时,液体镜头变厚,焦距变大

D.

看近处物体时,液体镜头变薄,焦距变小

(2)

这种“液体镜头”最近可对距离其5 cm的物体聚焦,最远可看无限远处的物体.结合短文可知,当“液体镜头”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可以看做不变的是

[  ]

A.

焦距

B.

物距

C.

像距

D.

物像之间的距离

(3)

请说出这种“液体镜头”可以应用在哪些器材上,具有什么优点?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15期 总171期 沪粤中考版 题型:064

  新闻追踪 2008年9月10日,位于日内瓦郊区瑞士和法国边界上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成功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发现“神秘”的希格斯玻色子是这次实验的直接目标.希格斯玻色子44年前由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预言,其被视为物质的质量之源以及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

  据悉,这个大型强子对撞机主要由一个27公里长的超导磁体环和许多促使粒子能沿着特定方向传播的加速结构组成.在这个加速器里面,2束高能粒子流在彼此相撞之前,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前传播.这两束粒子流分别通过不同的光束管,向相反方向传播,这两根管子都处于超高真空状态.一个强磁场促使它们围绕那个加速环运行,这个强磁场是利用超导电磁铁获得的.这些超导电磁铁是利用特殊电缆线制成的,它们在超导状态下进行操作,有效传导电流,没有能量损失.要达到这种结果,大约需要将磁体冷却到零下271℃,这个温度比外太空的温度还要低.由于这个原因,大部分加速器都与一个液态氦分流系统及其他设备相连,这个液态氦分流系统是用来冷却磁体的.

(1)

我们使用的电磁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常用的电磁铁通常做成马蹄形,目的是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小”)其吸引力.

(2)

2008年9月10日,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启动,在这个装置中应用了世界上最大的电磁铁.则下面哪一项不是电磁铁的优点

[  ]

A.

通电后线圈会发热

B.

磁场方向容易改变

C.

磁性有无容易控制

D.

磁性强弱容易改变

(3)

在2008年9月10日启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的实验装置中使用了大量的电磁铁,这些电磁铁采用零下271℃的液氦冷却.利用液氦制冷的目的是

[  ]

A.

降低电缆线的电阻,减小电磁铁的磁性

B.

降低电缆线的电阻,增大电磁铁的磁性

C.

增大电缆线的电阻,减小电磁铁的磁性

D.

增大电缆线的电阻,增大电磁铁的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图象:如图所示:甲>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1)公式法:天平测液体质量,用量筒测其体积。

⑴原理: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m1-m2)/V

 2)等容法:没有量筒或量杯,可借水和其他容器来测。

  3)浮力法:在没有天平、量筒的条件下,可借助弹簧秤来测量,如用线将铁块系在弹簧秤下读出,铁块浸在空气和浸没水中的示数G,,则,再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下,浸没在待测液体中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