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水的深度/cm水压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3向上2.6
23向下2.6
33向侧面
46向上5.4
59向上8.2
(1)表中第3次实验数据没有填上,请你根据液体压强特点把它填上.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填“漏气”或“不漏气”)不漏气.
(2)第1、2、3次实验说明: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第1、4、5次实验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若把橡皮膜放入盐水中深9cm处时,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大于8.2cm(填“大于”或“小于”)
(5)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应等于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但仔细观察,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略大于压强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

分析 (1)①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1、2、3次实验是同种液体(水)在同一深度,方向不同,液面高度差由压强大小确定;
②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U型管中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
检查装置时,用手按压橡皮膜,若U形管中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1、2、3是在同一深度,但方向不同,说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1、4、5说明,方向相同、同种液体,不同的是深度,且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由表中数据可得,金属盒在水中深度为9cm时,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为8.2cm;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据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5)由表格中同一次实验探头所处水的深度和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比较,可知道大小.

解答 解:
(1)同种液体,深度相同,产生的压强相同,与方向没有关系.所以第三次的液面高度差同前两次一样,也是2.6cm;
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第1、2、3次实验,在同一深度,方向不同,但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压强相等.
(3)第1、4、5次实验,在同种液体中,方向相同、不同的是深度,液面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由表中数据可知,金属盒在水中深度为9cm时,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为8.2cm;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金属盒在盐水中9cm处受到的压强大于在水中9cm处受到的压强,即在盐水中时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要大于8.2cm;
(5)如表格数据,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值为3cm时,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值都是2.6cm,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值略大于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值.
故答案为:
(1)2.6;高度差;不漏气;
(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1、4、5;
(4)大于;
(5)大于.

点评 本题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跟橡皮膜的方向、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玻璃板.另外,还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火柴、白纸和刻度尺.
(1)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距离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大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A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B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大于凸透镜B的焦距.(比较大小)
(2)如图A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大(选填“大”或“小”),根据你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越大.
实验序号物距u/cmf/cmv/cm
115817
21030
31260
(4)若大林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光、紫外线都是光波
B.声波、超声波、光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C.水波、声波、光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为测定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1)该实验的原理是ρ=$\frac{m}{V}$.
(2)将一矿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64g.将矿石标本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20cm3,这种矿石的密度为3.2×103kg/m3
(3)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没有量筒,给你天平(含砝码)、烧杯和足量的水,如何测出矿石的密度.请写出主要的实验过程,并写出矿石密度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街道上的路灯同时灭,他们连接的方式是串联
B.在串联电路中有一处断开,其他用电器一定不能工作
C.电路中连有两盏灯,当开关闭合时,两盏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盏灯都灭,这两盏灯一定是串联
D.在并联电路中,一处断开,可能仍有用电器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v=$\frac{s}{t}$;
(2)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3)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或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一种酒精测试仪原理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将传感器逐渐靠近装有酒精的杯口上方,发现电压表示数逐渐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B.传感器的电阻逐渐减小
C.传感器的电阻逐渐增大D.通过传感器的电流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是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图,其中A是电磁铁,B是衔铁,C是弹簧,D是动触点,E是静触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