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们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千米/时)反应距离(米)制动距离(米)停车距离(米)
20426
408816
80163248
100205070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千米/时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米.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______.(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3)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______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打手机    D.超速驾驶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______.
【答案】分析:(1)横轴表示速度,纵轴表示制动距离,将表中数据一一对应,利用描点法绘制出图象;
(2)找出图象上制动距离为25m对应的速度,与50km/h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超速;
(3)超速指车辆行驶的速度超过规定的数值,只会增加反应距离的大小,不会影响到反应时间;
(4)轮胎表面变光滑,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就比较小,汽车停下来需要的距离就会大些.
解答:解:(1)将速度和制动距离分别对应横纵坐标,在图上描出各点,连接起来,如下图;
(2)在图上找到制动距离25m对应的速度大约是70km/h,大于50km/h,因此该司机超速;
(3)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打手机都会使司机反应迟钝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增加反应时间;超速行驶会增加反应距离,与反应时间没有关系;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与地面摩擦力减小,则在相同情况下,会导致制动距离变长.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

(2)是;
(3)D;
(4)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作图、运用图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培养现代公民的科学素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们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千米/时)反应距离(米)制动距离(米)停车距离(米)
20426
408816
80163248
100205070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千米/时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米.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
.(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3)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
D
D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打手机    D.超速驾驶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们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速度
(千米/时)
反应距离
(米)
制动距离
(米)
停车距离
(米)
20 4 2 6
40 8 8 16
80 16 32 48
100 20 50 70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千米/时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寓)长为25米.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
.(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3)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
D
D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打手机;    D.超速驾驶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

(5)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中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17
17
m,汽车的速度是
17.9
17.9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题型:综合题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们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请先用铅笔,确定后再用标准答题笔涂黑)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千米/时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寓)长为25米.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 ________ 。(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3)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       )。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打手机                            D.超速驾驶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      

(5)在图中,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中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第1章 走进实验室 第2章 运动与能量》2009年单元测试卷(赣州市)(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们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千米/时)反应距离(米)制动距离(米)停车距离(米)
20426
408816
80163248
100205070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千米/时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米.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______.(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3)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______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打手机    D.超速驾驶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08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们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千米/时)反应距离(米)制动距离(米)停车距离(米)
20426
408816
80163248
100205070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千米/时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米.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______.(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3)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______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打手机    D.超速驾驶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