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 图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图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 图中,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D
【解析】
①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②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③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④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A. 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
B. 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正确;
C.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此项错误;
D. 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正确。故选BD.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所示的物理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 一定温度下,同种材料的物体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C. 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 一定温度下,同种材料的物体密度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电流表内部构造图.多匝金属线圈悬置在磁体的两极间,线圈与一根指针相连.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它受力转动带动指针偏转,便可显出电流的大小.图中与这一过程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分)某同学用图示装置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图中杠杆匀质且均匀刻度.当杠杆水平平衡后,在左侧第2格上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应在右侧第3格上挂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母亲为了给小林增加营养,买了一台全自动米糊机,如图(甲)所示。米糊机的主要结构:中间部分是一个带可动刀头的电动机,用来将原材料粉碎打浆;外部是一个金属圆环形状的电热管,用来对液体加热。如图(乙)所示是米糊机正常工作时,做一次米糊的过程中,电热管和电动机交替工作的“P—t”图象。表格内是主要技术参数。请问:
(1)米糊机正常工作时的电热管中的电流是多大?(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米糊机正常工作时做一次米糊,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米糊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做一次米糊,若各类原料和清水总质量为1.5kg,初温为,米糊沸腾时温度是,电热管的加热效率是多少?(已知原料和清水的混合物的比热容及米糊的比热容均为,计算结果保留百分数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小红用透明的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以便于确定像的______,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的______关系。
(2)实验时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玻蜡烛A的像重合,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3)在生产、生活中平面镜的应用非常广泛,小红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她头部的后上方,小红通过平面镜识别平面镜里的像。此时,视力表的像距离小红______m,试在图乙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确画出:小红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P点的光路图。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小明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1)请你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请在如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________.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
(4)第一次实验中,提升钩码所用的时间为1.5 s,则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的研究小组要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35.2g,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的砝码和游码示数如题图所示,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g,随后他们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得液体体积20ml,则液体密度为________g/cm3,该结果与液体实际密度相比偏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⑴ 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⑶ 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