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分析 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进入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烟尘虽细小,但也是有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小颗粒,不是分子,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符合题意;
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分子动理论内容较简单,但要知道它们各自的现象.特别是分子的扩散现象,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用手提住弹簧测力计(图中手未画出),下面吊着一个金属块.当金属块未接触容器中的水时(如图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如图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牛.(g取10牛/千克)
(1)求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求金属块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根据图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
C.当导体b两端的电压是1V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A
D.将a、b两导体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上时,干路的电流为0.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假设所有导体都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热杯仍然能加热B.电风扇仍然能转动
C.电饭锅仍然能烧饭D.电熨斗仍然能烫衣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小华抛出一个圈,圈离手后在空中运动.以下图线中,能反映小球动能EK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将重2N的金属块用细线悬挂,使其全部浸入盛满酒精的容器内,测得溢出的酒精质量为32g,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0.32N.(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科学探究小组在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先测得干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为3.0V,然后将两只灯泡L1、L2并联接在该电池组两端,闭合三个开关,用电压表测得L1、L2两端电压U1、U2均为2.5V,如图1所示.根据他们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后,同学们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并联的两个灯泡电压小于3.0V,还有0.5V的电压哪儿去了呢?难道电池组内部有电阻分得了电压吗?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实验小组得到的信息是:电池组内部有电阻r,在正常情况下r为定值;电池组相当于一个电压U恒定的理想电源与r的组合,如图2所示.

如果上述信息真实可靠,当我们把电路中电池以外的电阻等效成一个电阻R时,图1所示电路可等效为图3所示电路.如果断开图1中的S2,R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则U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为了测定r值,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测量电路.其中R1=5Ω,R2=14Ω.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示数I1为0.5A,只闭合S2时,电流表示数I2为0.2A,请你依据上述数据,帮实验小组计算出r的值为1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上海世博会上丹麦馆展出的青铜雕塑“小美人鱼”是从丹麦的哥本哈根空运来中国的,它的质量与来中国前相比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游客估计其质量大约是真人的8倍,约400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有长方体木块C,恰好合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力F将C由A向B 缓慢推动,在推动过程中,推力F将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