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水平地面上斜放一个平面镜,有一小球向镜面开去,要使玩具车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竖直向下运动,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等于45度.

分析 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根据小球水平向右运动,小球的像竖直向下运动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平面镜一定通过的两个点,判断出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 解:根据题意,小球水平向右运动,小球的像竖直向下运动,所以小球到达A点时,像也到达A点,所以平面镜应过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交点A;
根据题意,当小球在图示中的B点时,像点在竖直方向的C点,平面镜过BC连线的中点D;平面镜一定在AD连线上,其中:
BD=CD,AD⊥BC,
AD是∠BAC的角平分线,
又∠BAC=90°,
∠BAD=45°,如图所示:
所以题干中的夹角α=45°.
故答案为:45.

点评 确定平面镜的位置时,多利用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并且注意找到平面镜通过的两个点,从而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木块放置
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压力/N弹簧测力计
示数/N
1平放木板61.2
2平放木板81.6
3平放木板102.0
4平放木板上铺棉布61.8
5平放木板上铺毛巾63.0
(2)分析序号1、2、3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f=0.2F.
(3)分析序号1,4,5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2.3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木块所处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是研究小球动能与小球的质量和速度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表中记录了用甲、乙两球分别进行实验的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球的动能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球的动能;在质量和速度两个物理量中,对动能影响较大的是速度.
小球小球质量小球碰撞物体A时的速度物体A被推的距离
甲球2mvS
乙球m2v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不计绳子摩擦,物体A重100N,物体水平向左运动时受到摩擦力fA=10N,则拉力F=5N,如果物体A速度为2cm/s,则动力作用点移动速度为4cm/s,运动时间为10秒,动力F作用点做功为2J,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2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进入初中,我们之中的男生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变快B.声带振动变慢C.声带振幅变小D.声带振幅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密度均匀的直尺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是全尺长的三分之一,当B端挂5N的重物G时,直尺的A端刚刚开始翘起,如图所示,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绳及滑轮重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若已知F=30N的拉力可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那么,下列所求物理量正确的是(  )
A.可求物体重90NB.可求物体重60N
C.可求物体受的摩擦力为90ND.可求物体受的摩擦力为6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凸透镜.
(2)在ABC三处放好对应的器材后,在点燃蜡烛后(选填“前”或“后”),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光屏、透镜、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改变凸透镜位置,蜡烛应向左移动.(填“左”或“右”)
(4)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蜡烛的长度会变短,我们看到刚才位于光屏中心的像会出现在光屏的上方(选填“上”或“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移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或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
(4)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时完整的像(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5)观察蜡烛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左(填“左”或“右”)观察.
(6)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7)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填“折射”或“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