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如图所示,R1=25Ω,小灯泡L的规格为“2.5V 0.75W”,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求电源电压.
(2)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变为0.6A,求R2的阻值.

分析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P=UI求出其电流.
S1、S2都断开时,R1与L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
(2)S1、S2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1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R2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2的电阻.

解答 解:
(1)由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IL=$\frac{{P}_{L}}{{U}_{L}}$=$\frac{0.75W}{2.5V}$=0.3A,
由图知,当S1、S2都断开时,R1与L串联,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灯泡正常发光,所以R1两端的电压:
U1=IR1=ILR1=0.3A×25Ω=7.5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
U=UL+U1=2.5V+7.5V=10V;
(2)由图知,当S1、S2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通过R1的电流:
I1=$\frac{U}{{R}_{1}}$=$\frac{10V}{25Ω}$=0.4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2的电流:
I2=I'-I1=0.6A-0.4A=0.2A,
所以R2的电阻:
R2=$\frac{U}{{I}_{2}}$=$\frac{10V}{0.2A}$=50Ω.
答:(1)电源电压为10V;
(2)R2的电阻为50Ω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知道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发光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填“核聚变”或“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工作的,该能源属于不可再生(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用两种方法测量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0.2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20mL,根据F=G=pgV排可计算出浮力.
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F<G(用字母表示)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2(选填“1”或“2”),并简要说明实验操作中还应采取的关键措施:用针把蜡块压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小华将一个鲜鸡蛋放入装有大半杯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杯底,若向杯中逐渐加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鸡蛋所受浮力不变B.杯底所受压强逐渐变大
C.杯底所受压力不变D.鸡蛋所受重力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大约在六百年前,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南京开始了下西洋的壮举,当时他使用的是名叫“宝船”的大船,若宝船总重力为4.9×103N,则船在长江水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4.9×103N,排开水的体积为0.5m3,(ρ=1.0×103kg/m3),宝船进入大西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4.如图B所示,A球为一木球在水下上浮到某一位置时的图,请画出木球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在较光滑的桌面上铺有桌布,桌布上放一盛水的玻璃杯.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玻璃杯不会(会、不会)随之运动,这是由于杯子具有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由公式g=$\frac{G}{m}$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重力成正比B.g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C.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D.g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海绵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他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他先将物体A放在海绵上,然后再将B叠放在A上,如图甲所示,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又将物体A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乙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小华认为他的操作不当,在此基础上应该如何改进:可将B物体放置在A物体的上面,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并与图甲实验作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