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甲和物体乙的质量均为6千克.求:

①物体甲的密度.
②物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③小明设想在保持物体甲、乙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分别在甲和乙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量为△P , 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量为△P
则△P:△P=(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①物体甲的体积:V=L3=(0.1m)3=0.001m3,则物体甲的密度:ρ= =6000kg/m3;②物体乙的体积:V=L3=(0.2m)3=0.008m3,物体乙的密度:ρ= =750103kg/m3;则物体乙的重力:G=mg=6kg×9.8N/kg=58.8N;正方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5.88×103Pa,③当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V的部分后减小的高度之比: ,由p= =ρgh可得,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
(2)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3)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时温度的特点是.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12丁所示的烧杯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 “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水蒸气(填写物态变化)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情景中所运用到的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共享单车风靡郑州,如图是街头的摩拜单车.单车车锁内有一张手机卡,开锁时车锁、手机和服务器通过微信交换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打开车锁是通过超声波来完成信息交换的
B.蜂窝轮胎可以减轻轮胎重量
C.二代摩拜单车车筐内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单车轮毂内侧涂有反光涂层,增强安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科技小组举办了以“土豆”为主题的实践创新活动,活动内容是测量土豆的密度.在测量土豆密度时,由于没有天平,只有量筒,且整个土豆无法放入量筒中,小明用如下方法测出土豆的密度:
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让轻质小盘漂浮在水面上。
2)如图甲所示,将土豆切下一块,放入盘中使其漂浮,在烧杯液面处记下标记。
3将盘中的土豆取出后,用盛有50mL水的量筒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28mL.

(1)将取出的土豆放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土豆的体积为 cm3 , 则土豆的密度为  g/cm3
(2)实验完成后,小明发现在向烧杯加水的过程中,不小心将一部分水倒入小盘中,则他测出的土豆密度与土豆的真实密度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面上有一条大木杆,抬起A端需用力300N,抬起B端需用力200N.这条木杆的端较粗(选填“A”或“B”),整个木杆的重量(所受的重力)为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该实验应该在较(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中进行.
(2)我们能够透过玻璃板看到的A蜡烛的像,是由于 .
A.A蜡烛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B.A蜡烛的像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C.A蜡烛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经过三次实验,小明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2所示.为了得到全面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该操作是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时,小华同学用电压表测得ab、bc、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ab=2V,Ubc=2V,Uac=4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 )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05

1.0

0.15

66.7%

2

4

0.05

1.7

0.15

78.4%

3

6

0.05

0.15


(1)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 , 编号②处数据应为
(2)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有关.
(3)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