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40cm;tBC=1s;vBC=0.5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选填“大”或“小”).

分析 (1)公式v=$\frac{s}{t}$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路程和时间,根据给出的距离,读出对应的时间,用公式v=$\frac{s}{t}$算出平均速度.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得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frac{s}{t}$求得速度发生变化.

解答 解: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frac{s}{t}$;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3)上半段的路程sAB=10dm-6dm=4dm=0.4m=40cm,小车下半段的路程运动时间tBC=15:35:23-15:35:22=1s,
下半段的路程sBC=6dm-1dm=5dm=0.5m,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frac{{s}_{BC}}{{t}_{BC}}$=$\frac{0.5m}{1s}$=0.5m/s;
(4)计时晚,所以计时间t偏小,用公式v=$\frac{s}{t}$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frac{s}{t}$;       
(2)小;
(3)40;1; 0.5;
(4)变速直线;(5)大.

点评 公式v=$\frac{s}{t}$适用于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一定注意用一段时间内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才能准确的求出平均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密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1.0×1030.9×103
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
酒精0.8×1038.9×103
煤油0.8×1032.7×103
A.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
B.同种物质的密度不一定相同
C.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质量大
D.密度跟物质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中,哪个过程是表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2030年在月球上,中国宇航员驾驶太阳能电动车在月球上行走,而不是驾驶内燃机的汽车,请问:
(1)太阳能电动车和内燃机的汽车的能的转化分别是什么?
(2)月球上宇航员为什么不是驾驶内燃机的汽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将一盏标有“12V 9W”的灯泡(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接在电源电压为10V的电路中时,灯泡消耗的功率是6.25W.若将其接入电源电压为36V的电路中并能使它正常发光,则应给它串联一个阻值是32Ω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拔钉铁锤
B.
    火钳
C.
 钢丝钳
D.
          天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验证焦耳定律实验.
器材:两个装有相同红煤油的烧瓶、两个电阻丝R和R(R<R),电源、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两根相同的玻璃管等(如图所示).
步骤:
①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②把两段电阻丝串联,是为了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观察玻璃管中煤油高度的变化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③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到乙瓶玻璃管中煤油液柱上升快.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已知R1=10Ω,R2=15Ω,当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与R2的总电阻为5ΩB.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2:3
C.R1与R2的两端电压之比为3:2D.R1与R2的消耗的功率之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正方体木块、水平长木板、钩码等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序号 接触面 压力/N 滑动摩擦力/N
 1正方体木块的正面与木板  2  
 2正方体木块的正面与木板 2.5 0.5 
 3正方体木块的正面与木板 2  0.6
 4 长方体正面(面积最大)与木板 3 0.6
 5 长方体侧面与木板 3 0.6
 6 长方体地面(面积最小)与木板 3 0.6
(1)本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的,要使水平拉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木块必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图所示为第1组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4N.
(2)小明根据表中1、2组数据,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严谨?
答:不严谨;理由是只进行了一次对比实验,其结论具有偶然性.
(3)请分析第1、3组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的原因是弹簧测力计读数错误.
(4)小明还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实验时可以将正方体换成长方体,现有长方体木块和长方体玻璃各一个,他应选用长方体木块.
(5)选完器材后继续实验记录数据4、5、6,分析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