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600N的物体,若拉力的功率为150W,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摩擦和绳重,
求:(1)作用在绳上的拉力F
(2)动滑轮的重
(3)物体上升的速度.

分析 (1)由η=$\frac{{W}_{有}}{{W}_{总}}$=$\frac{Gh}{Fs}$=$\frac{G}{nF}$计算作用在绳上的拉力;
(2)不计摩擦和绳重,由F=$\frac{1}{n}$(G+G)计算动滑轮的重;
(3)由P=Fv=Fnv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

解答 解:
(1)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3,
由η=$\frac{{W}_{有}}{{W}_{总}}$=$\frac{Gh}{Fs}$=$\frac{G}{nF}$可得,作用在绳上的拉力:
F=$\frac{G}{nη}$=$\frac{600N}{3×80%}$=250N;
(2)不计摩擦和绳重,由F=$\frac{1}{n}$(G+G)可得,动滑轮的重:
G=3F-G=3×250N-600N=150N;
(3)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v=nv
由P=$\frac{{W}_{总}}{t}$=$\frac{Fs}{t}$=Fv=Fnv可得物体上升的速度:
v=$\frac{P}{nF}$=$\frac{150W}{3×250N}$=0.2m/s.
答:(1)作用在绳上的拉力为250N;
(2)动滑轮的重为150N;
(3)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2m/s.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机械效率和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正确找到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利用好不计摩擦和绳重F=$\frac{1}{n}$(G+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10.0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由2、3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凸起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焦距大小与材料有关.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猜想一下,结论应该是:对同一凸透镜,紫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次数123
材料玻璃玻璃水晶
凸起程度较小较大较大
焦距/cm10.08.0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将重为10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向上拉动,拉力为75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动滑轮重50N,拉力F的功率为3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现代社会离不开电.请写出以下家庭用电中的器材、设备.辩别零线和火线用测电笔,记录电路消耗的电能用电能表,我国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两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则甲汽车是做加速运动,乙汽车做匀速运动.(静止/匀速/加速/减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根据如图所示的情形,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B.
A. 5cm    B.10cmC.15cm   D.20cm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大些.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B.(填“ABCD”对应的符号)
(3)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近视眼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B.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5)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6)下列关于生活实际应用的描述中,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发现无论怎样移动三者位置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可能是凸透镜选择的焦距太小了
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实验时有个小飞虫停在凸透镜表面,则光屏上所成实像将被遮挡一部分
D.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像大小没有变化但是变暗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进行;
(2)小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他应该在玻璃板前(选填“前”或“后”)观察,调整玻璃板后的蜡烛B的位置,直到看上去B和A的像重合,此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
(3)若将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不能成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
(4)小明得出“像与物等大”的结论,可小华认为:像的大小还和镜子面积的大小有关.在不更换和损坏玻璃板的前提下,你如何开展探究?简述做法及判断方法.
做法:拿不透明的书挡住玻璃板前面的一部分,重复上面的实验.判断方法:若同样大小的蜡烛B还能和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和镜子面积无关,反之有关.
(5)小明了解到平面镜是在平板玻璃的背面均匀地镀上了一层金属膜制成的(如图2甲).他有一个疑问:物体是通过镜子的前面成像还是背面成像?于是他将一支铅笔的笔尖贴在镜子上,如图2乙所示,眼睛从侧面观察,若发现笔尖的像和笔尖相隔有一段距离,则说明物体是通过镜子背面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上海长江隧桥的开通给崇明人民带来了巨大方便.其中江底隧道最深处约在水下50米,则该处受到水的压强为4.9×105帕,其表面0.1米2的面积上受到水的压力为4.9×104牛;一辆汽车从隧道中驶过,它受到水的压强为0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明同学在“探究小灯泡的电阻是否固定不变”的实验中,电路图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4V,小灯泡的正常发光电压为 2.5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乙图的电路图把甲图中的实物图电路连接完整,使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灯的亮度变暗.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选填“最大”或“最小”)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电路.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灯的电流为0.26A,此时灯丝的电阻为9.6Ω(保留一位小数).

(4)小明调节滑片,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一系列读数,在丁图中绘制了小灯泡的 U-I 图线,由图线分析当通过小灯泡灯丝的电流不断增加时,小灯泡的阻值增大(选填“增 大”、“减少”或“保持不变”),这是根据什么原理或什么原因导致的?请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