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某小组同学研究柱形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情况,他们将高H为0.15米、横截面积为S的圆柱体挂在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步浸入同一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如图所示,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计算出相邻两次实验中h的变化量△h,并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ρ1>ρ2
表一(液体密度为ρ1
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h
(米)
△F
(牛)
1020.00.011.0
20.0121.0
30.0222.00.022.0
40.0424.0
50.0525.00.033.0
60.0828.0
70.1535.00.010
80.1635.0
表二(液体密度为ρ2
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h
(米)
△F
(牛)
9020.00.010.8
100.0120.8
110.0221.60.021.6
120.0423.2
130.0524.00.032.4
140.0826.4
150.1532.00.020
160.1732.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或9~14中△F与△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F与△h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和9~14中△F与△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不同种液体过程中,△F与△h的比值是不同的,液体密度越大,比值越大.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或15、1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数据与上述的结论不相符合,简述数据与小红结论不符的原因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增加,但液体的深度不再发生变化.
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该小组同学认为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增加量△F除了与h和液体种类有关之外,可能还与物体自身的形状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需添加的器材为正方体乙.  
器材:
圆柱体甲     高   H=0.15米   横截面积 2S;
正方体乙    边长H=0.15米     横截面积 S;
圆柱体丙     高   H=0.2米    横截面积 S.

分析 ①找出实验序号1~6或9~14中变化相同的量及液体对容器底压力的情况,得出液体对容器底压力变化与变化深度的关系;
②找出实验序号1~6和9~14中变化相同的量、不同的量及液体对容器底压力的情况,得出液体对容器底压力变化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③结合圆柱体的高度进行分析,两种情况下都是完全浸没,虽然深度增加,但不会引起液体深度的变化,所以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力不再发生变化;
④要探究液体对容器底压力变化与自身形状的关系,需使其它条件不变,注意应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 解: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或9~14等数据中△F与△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力的变化与深度的变化比值不变,为一定值,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F与△h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和9~14中△F与△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同样计算△F与△h的比值进行比较,可得到初步结论: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不同种液体过程中,△F与△h的比值是不同的,液体密度越大,比值越大.
③分析实验序号7、8或15、1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大于圆柱体的高度0.15m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液体的深度也不再变化,所以压力F不再随h而变化.
④根据以上分析,要探究压力变化与物体形状的关系,要保持其它量相同,所以圆柱体的横截面积和高度不能发生变化,只有形状发生变化,因此要选择正方体乙.
故答案为:①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F与△h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②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不同种液体过程中,△F与△h的比值是不同的,液体密度越大,比值越大;
③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增加,但液体的深度不再发生变化;
④正方体乙.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要运用好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能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要对信息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与比较,最后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刚和小军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表一
R=10Ω电压/V1.522.5
电流/A0.150.20.25
表二
U=2V电阻/Ω51020
电流/A0.40.20.1
(1)小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路图如图,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最右端(选填“左”或“右”),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其作用主要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2)实验中,所测的数据如表一所示:由表一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如图,小军在探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当我们将电阻由5Ω换成10Ω后,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C.
A.将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
B.将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
C.将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
D.将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
(4)小军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由表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中:
【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想】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
(5Ω、10Ω、15Ω),三只滑动变阻器(10Ω 1.5A、20Ω 1.5A、50Ω 1A),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
(1)在图2虚线框内画出如图1所示实物图的电路图.

(2)小思按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右端(选填“左”或“右”),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电阻处断路.
(3)小涵在探究时,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接着断开开关,取下5Ω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未动),当他接入10Ω电阻后,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端移动(选填“左”或“右”),直至电压表示数为1.5V,再次记下电流值.
(4)接着小涵换用15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
电阻R/Ω51015
电流 I/A0.300.150.10
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小涵实验时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50Ω、1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V,电流表量程是0~0.6A,R是分度值为0.1的电阻箱,R′是规格为“20Ω 2A”的滑动变阻器.
(1)按甲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滑到b 端(选填“a”或“b”).开始实验时,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均不变,请你分析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变阻器同时接了上面两个接线柱.(回答一种即可)
(2)排除故障之后,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阻箱的阻值与对应的电流表示数描在乙图中,根据所描点对应的数据可知,电压表示数为2V.该同学在操作中将电阻箱的阻值有1Ω调为丙图的示数,此时电阻箱的读数为5Ω.为了保持上述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 端(选填“a”或“b”)滑动到适当的位置.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应为2.5Ω.
(3)同学们在交流讨论中提出,既要保证上述电压表示数不变,又要使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超过其量程,那么电阻箱的阻值最小只能调为3.4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演绎式探究--研究宇宙中的双星问题:
(1)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
F=k$\frac{{m}_{1}{m}_{2}}{{r}^{2}}$,其中k为常量,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用角速度ω来表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用T表示.T与ω的关系为:T=$\frac{2π}{ω}$.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受到指向圆心的力叫做向心力.质量为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大小F=mω2r,则在m与ω一定时,F与r的关系可用图甲中的图线b表示.
(2)被相互引力系在一起、互相绕转的两颗星叫物理双星,双星是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一对恒星,各自需要的向心力由彼此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转动的周期和角速度都相同.如图乙所示,质量为m1、m2的双星,运动半径分别为r1、r2,它们之间的距离L=r1+r2
请推理证明:周期T=2π$\sqrt{\frac{{L}^{3}}{k({m}_{1}+{m}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客流量较大的区域,部分面食店为了减少顾客的就餐等待时间,会把面食的温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热水与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将不同质量、不同温度的水在绝热容器中进行混合,并测出混合后的温度.实验结果记录如表.
实验
序号
热水的质量
m1(克)
热水的温度
t1(℃)
冷水的质量
m2(克)
冷水的温度
t2(℃)
混合后的温度
t(℃)
11060101035
23060101047.5
33080302452
44060101050
5404520030
6406020040
7407520050
84090402055
94060402040
(1)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4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温度t1、冷水的温度t2与冷水的质量m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t随热水的质量m1的增大而升高.
(2)分析实验序号1(或3或8或9)的数据可以得出:当热水的质量m1等于冷水的质量m2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冷水的温度t2满足关系式$\frac{{t}_{1}{+t}_{2}}{2}$.
(3)某同学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当热水的质量m1、冷水的质量m2、冷水温度t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成正比.请您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不正确;分析实验序号5、6、7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质量m1、冷水的质量m2保持不变且冷水的温度t2=0℃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东东同学在物理课上发现老师将两个不同种类的金属片插在一个水果上做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东东对水果电池很感兴趣,他想探究一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于是找来如下器材:桔子、西红柿、火龙果、铁片、铜片、锌片、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请你依据上述器材帮东东同学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依据提出的问题挑选出你所用到的实验器材,说出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明弯曲手中的锯片,发现锯片形变量(弯曲程度)与所用拉力大小有关,同时他猜想,形变量可能还与锯片的长度有关,于是他和同学合作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将长度不同的同种材料组成的两根锯片分别夹于厚书内,伸出的长度(简称长度)用L表示,锯片形变量(弯曲程度)用末端量△x表示,对锯片的拉力用F表示,其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读数.实验数据分别如下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实验序号123
长度L(厘米) 252525
拉力F(牛)0.090.180.36
形变量△x(厘米)1.536
表二
实验序号456
长度L(厘米)  151515
拉力F(牛)0.090.180.36
形变量△x(厘米)124
①分析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组成的长度相同的锯片,形变量与所用拉力大小成正比;
②分析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组成的长度不同的锯片,当所用拉力大小相同时,长度越小,形变量越小.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组成的锯片,长度相同,形变量与所用拉力大小的比值相同;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组成的锯片,长度越小,形变量与所用拉力大小的比值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在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变暗B.电压表示数不变,灯泡不变
C.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不变D.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