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学校新近买了30套总质量为300千克的实验器材,每套一箱.实验员需要把这批实验器材搬运到15米高的实验室.
(1)该实验员在搬运中,对器材总共做功44100焦.
(2)假设他身体可以向外提供的功率P与所搬运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他一次搬20千克,每次他搬起箱子、放下箱子和下楼的时间为60秒.那么他搬完全部箱子,且回到开始搬运处,所用时间为1635秒.

分析 (1)知道实验器材的总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受到的重力,又知道上升的高度,利用W=Gh求实验员在搬运中对实验器材做的功;
(2)从P-m图象得出搬运20kg的功率,在(1)中求出了将实验器材全搬到楼上做的总功,利用P=$\frac{W}{t}$搬运器材上楼用的时间t;知道每次搬起箱子、放下箱子和下楼的时间,乘以搬运次数得出搬起箱子、放下箱子和下楼的时间t′,t=t+t′为每种办法所用的总时间,通过计算回答.

解答 解:(1)实验器材受到的总重力:
G=mg=300kg×9.8N/kg=2940N,
实验员在搬运中对实验器材做的功:
W=Fs=2940N×15m=44100J;
(2)从P-m图象中得出,当一次搬运20kg时人的功率为P=60W,又知对实验器材做功为W=44100J,
由P=$\frac{W}{t}$得,搬运实验器材上楼用的时间:
t=$\frac{W}{P}$=$\frac{44100J}{60W}$=735s,
搬起箱子、放下箱子和下楼的时间:
t′=60s×$\frac{300kg}{20kg}$=900s,
搬运用的总时间:
t=t+t′=735s+900s=1635s.
故答案为:(1)44100;(2)1635.

点评 弄清题意,所用时间包括两部分(一是上楼做功时间、二是搬起箱子、放下箱子和下楼的时间)是本题的突破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每个钩码重力为1N,杠杠上每个小格为1cm).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不合理,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重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体积为500ml的纯净水全部结冰后质量是500g,全部结冰后,体积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ρ=1.0×103kg/m3,ρ=0.9×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2014年10月7日,三位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在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20年后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光二极管,也就是LED,是继油灯、白炽灯和荧光灯之后照明技术的又一次突破,是一种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光源,而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诞生补齐了光谱,使得白光LED成为可能,并最终走入千家万户.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奖成就,一方面继承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应用精神,另一方面也呼应了眼下的环保主题.针对以上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单向导电性
B.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主要是由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C.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光源
D.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诞生补齐了光谱,使得白光LED成为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体育考试中,小明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该实心球在运动过程中,到达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落地时动能最大.若实心球重20N,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球下降的高度为2.7m,用时约0.75s.则球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为54J,功率为7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frac{s}{t}$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40.0cm;tBC=1s;vBC=0.5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同一高度释放;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
最强最弱较弱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吸音效果;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聚酯棉;
小明将装置改进成“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用两根细绳将小球悬挂起来,拉起小球,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后松手,小球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改变角度θ的大小,重复实验.
(4)利用如图2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便于控制小球摆动方向.
(5)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6)利用上述实验,同时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重力势能与高度是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小华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圆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
A.烛焰的正立像B.烛焰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用导线绕成一个线圈自制成一个螺线管.实验中他希望获得更强的磁性,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
A.增加电路中电池的节数B.增加线圈匝数
C.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D.在线圈中插入一根铁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