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属于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用钻头钻孔
B.
用煤气烧水
C.
金属块在砂石上摩擦
D.
用锯子锯板

分析 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解答 解:
A、用钻头钻孔,是摩擦生热,属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
B、用煤气烧水,是能量的转移,属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金属块在砂石上摩擦,是摩擦生热,属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
D、用锯子锯板,是摩擦生热,属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方式不同,但是效果是相同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家庭电路中,因电流过大导致空气开关“跳闸“的原因有:
(1)电路中发生短路;
(2)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接近250mA的是(  )
A.
节能灯
B.
电风扇
C.
电视机
D.
电饭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电热棒的功率保持恒定.

(1)比较t2与t3时刻的内能,t3时刻杯内物质的内能较大.理由是物质熔化吸热,内能增加.
(2)已知0~t1与t5~t6的加热时间相等,由图乙可知两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得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c=$\frac{Q}{m△t}$.(用公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年均发电量预计为8.5×1010kW•h,这些电能将送往江苏、上海等九省市,所以人们说“三峡可‘照亮’半个中国”.专家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于一个每年消耗5×1010kg煤的火力发电站的年发电量,而且是廉价、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1)已知煤的热值为2.9×107J/kg,求5×1010kg煤完全燃烧将放出的热量;
(2)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三峡水电站与同等供电量的火力发电站相比,每年将少排放二氧化碳1.2×1010kg,已知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1.98kg/m3,求这些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的体积约为多少立方米?
(3)设火力发电站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电能为E,它在这段时间内所消耗的燃料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为Q,求火力发电站的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汽油机工作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此过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frac{s}{t}$.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增大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overline V_{AC}}$偏大.(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
(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抽气或向烧瓶中打气,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图示的悬浮状态时,若用打气筒向烧瓶里打气,烧瓶将会(  )
A.下沉,受到的浮力减小
B.下沉,受到的浮力不变
C.上浮,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不变
D.上浮,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