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物体带了电荷的是(
A.靠近带负电的泡沫小球相吸引
B.靠近不带电的泡沫小球相吸引
C.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小球相排斥
D.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箔片张开

【答案】A
【解析】解:A、靠近带负电的泡沫小球相吸引,说明该物体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A符合题意; B、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靠近不带电的泡沫小球相吸引,即说明物体一定带电,故B不符合题意;
C、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小球相排斥,即说明该物体一定也带有正电荷,故C不符合题意;
D、接触验电器金属球球使箔片张开,即说明了该物体一定带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 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 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 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B. 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受到米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C. 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
D. 每隔相等时间拍摄的向右运动的某人的位置图片,由图可知该人运动越来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底柱形容器A的底面积为200cm2 . 不吸水的正方体木块B重为5N,边长为10cm,静止在容器底部.质量体积忽略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木块底面中央,且细线的长度L=5cm.已知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 则(
A.甲图中,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250Pa
B.乙图中,向容器A中缓慢加水,当细线受到的拉力为1N时,停止加水,此时木块下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500Pa
C.将乙图中与B相连的细线剪断,当木块静止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1050Pa
D.将图乙中与B相连的细线剪断,在B物体上再叠加一个C物体使B物体刚好浸没,则物体C的重力为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后面),需要配带对光线有   作用的   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甲和图乙所示两种情况: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错误之处:

(3)你认为是水沸腾时的情景(选填甲或乙).
(4)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上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而形成的.
(5)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6)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7)实验时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丙所示,温度值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降低”),这个温度叫做水的沸点,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继续观察可知,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
(8)根据表中数据,在画丁中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有一段导体,他为了使导体的电阻减小,下列采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截短导体的长度 B.增大导体的长度

C.增大通过导体的电流 D.减小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

(1)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如图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 , 酒精灯只能用盖灭.

(2)根据上述数据结合图象分析:该物质在第3分钟时是态,该物质在第6分钟处于状态;该物质熔化过程用了 min,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3)分析思考:晶体熔化的条件是:a ,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