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 A处应是紫光

B. 只有AB之间有光

C. 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

2)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解: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

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

由于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而紫光外侧为紫外线,因此将底片放在紫光外侧.则底片会感光.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 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纸板前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_反射.

2)将右侧纸板F沿ON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F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当光贴着E纸板沿AO入射时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小明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了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丙表中,根据数据能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考场内翻阅试卷时要很小心,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是为了控制声音的_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倒车雷达利用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理学规定,把_______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铜导线中电流的方向跟其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电和磁的漫长历史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最早记述了磁偏角的科学家是

A. 墨子 B. 法拉第 C. 奥托格里克 D. 沈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因素,小明根据如图连接好实物,并找到了不同规格的导线,如下表所示:

导线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A

镍铬

l0

S0

B

镍铬

2l0

S0

C

镍铬

2S0

D

锰铜

l0

S0


(1)实验中,为验证猜想,可通过观察来判断接入电路中导体的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选择“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2)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择两根导线进行实验;
(3)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择两根导线进行实验;
(4)小明用A、C两根导线探究了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则导线C的长度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内外筒位置不变,小孔远离烛焰,因为像距不变,所以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因为像距变大,所以烛焰的像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刚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前,他发现电路连接有误,他又在图示电路中只增加了一根导线,电路就正常工作了.问:
(1)如果闭合图示电路中的开关,电压表的读数约为 , 电流表的读数约为 , 小灯泡发光情况如何,
(2)在图中画出小刚连接的那条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