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竖直向下(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能观察到墙壁上的光斑,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 解: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即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入射点要向左边移动,即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中目标,故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即可,则如图所示:

墙壁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墙壁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墙壁上发生漫反射.
故答案为:向下;漫反射.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本题还考查了漫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声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B.打架子鼓时,重敲比轻敲产生声音的响度更大
C.村民能够根据音调辨别蝉唱虫吟
D.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传播的速度也会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要用钢缆绳将一重1000kg的冰块吊至100m高的房顶.假设钢缆绳每米重3kg,冰块以5m/min速度匀速上升,且以4kg/min的速度溶化,求所作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2010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两名航天员将在太空驻留30天,在返回过程中,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将通过一段黑障区,这一段时间飞船将“烧成”一个大火球,而飞船内的宇航员和设备则安然无恙,飞船“燃烧”由于高速运动的飞船与大气层摩擦,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一能量转化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而改变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步入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学习物理的乐趣,生活处处有物理,你早餐食用的一根油条的长度约为30cm,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填上合适的物理量的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不能(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4)如图(b),以法线M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5)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次数 入射角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60°  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甲、乙所示的图象丙、丁所示的实物电路及电路图中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是研究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关系时描绘出的图象
B.乙图象能说明甲导体的电阻比乙导体的电阻小
C.丙实物电路开关闭合后LED灯与小灯泡都能亮,电路中自由电荷移动的方向是从电源负极经小灯泡流向电源的正极,仅对调电源的正、负极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能亮
D.丁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灯会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7.按图甲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要求导线不要交叉.(甲图中电流表A的示数是0.3A,电压表的示数是3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游戏中的“手影”
B.
看见溪水下的“石头”
C.
江泉城水中的“倒影”
D.
两镜相连,鼻子长在“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