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
(1)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多少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2)若另一次探测海水深度时从海面发射信号到接收到海底返回来的信号用了10秒,求海水的深度?
(3)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地球和太阳的距离?

分析 (1)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传播距离,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t=$\frac{s}{v}$求需经过几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2)首先求出超声波从发出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s=vt求出海水的深度;
(3)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地球和太阳之间有真空带.

解答 解:
(1)海水的深度是6.75km,则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
由v=$\frac{s}{t}$可得,测位仪发出信号到接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
t=$\frac{s}{v}$=$\frac{1.35×1{0}^{4}m}{1500m/s}$=9s;
(2)另一次探测海水深度时,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frac{1}{2}$×10s=5s,
由v=$\frac{s}{t}$可得,此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5s=7500m;
(3)地球和太阳之间有真空带,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方法不能测地球和太阳的距离.
答:(1)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9s才能接收到信号;
(2)海水的深度为7500m;
(3)用上面的方法不能测地球和太阳的距离.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回声测距离和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超声波传播时间、传播路程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我国古代有一幅非常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的前一句包含了许多声学知识,读书声是由于人的声带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它们又通过空气的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

(1)蜡烛B与A完全相同,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她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B好像被点燃了),由此得出结论.
(2)小丽同学还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4.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乐音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甲图物体的长度为1.49cm,乙图中水的体积是30mL,丙图中硬币的直径是0.67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一些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电冰箱工作时的电流约5AB.手机电池电压是37V
C.计算器中的电流约0.1mAD.我国家庭电路电压11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8.4×105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40g干木材放出的热量.(干木材热值q=1.2×107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木板,现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F一直保持不变,那么从木板右边开始离开桌面边缘到木板中点到达桌面边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加速运动,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压强也不变
B.木板加速运动,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木板匀速运动,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D.木板先匀速,后加速运动,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1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蜡烛和光屏分居在凸透镜两侧;点燃蜡烛前,调节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如图2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放大(填“放大”或“缩小”)倒立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能(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4)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A;接着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8cm的位置,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B,由实验可知像A大于(填“大于”或“小于”)像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